[發明專利]智能電網OPGW實現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06628.5 | 申請日: | 2012-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213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2 |
| 發明(設計)人: | 應展烽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金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Q11/00 | 分類號: | H04Q11/00;H04L12/04;H04B10/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電網 opgw 實現 裝置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專利涉及利用交換芯片實現OPGW的智能電網通信,特別涉及一種利用以太網交換芯片實現光纖串行接力通信的OPGW的智能電網通信信道實現裝置。
二、背景技術
一種方案,根據88E1111的功能特點和基帶光纖拉遠的設計要求,本文提出了用88E1111完成數字微波接力系統基帶光纖拉遠的接口設計方案。接口設計方案框圖如圖1所示,主要由室內單元、室外單元2部分組成。發方向,室內單元業務碼流輸入FPGA復分解器,完成業務數據打包,封裝成符合IEEE802.3標準的數據幀結構,通過GMII接口發送到88E1111,由88E1111完成數據并串轉換,通過高速串行信號接口將信號發送到1.25G光收發器,完成電光轉換后向室外單元發送1.25G光信號。室外單元1.25G光收發器接收光信號,完成光電轉換,通過高速串行信號接口將高速電信號輸入88E1111,由88E1lll完成數據串并轉換,通過GMII接口將并行數據發送到FPGA調制解調器,完成數據解幀、調制后,通過中頻射頻單元向空中發送無線射頻信號。收方向為發方向的逆向流程。
三、發明內容
要解決的問題:解決現有技術光纖網絡不能串行接力傳輸的問題。
技術方案:
OPGW實現光纖串行中繼可靠通信,利用以太網交換機芯片實現串行中繼通信;
如圖1所示,光模塊1(101),以太網交換芯片(102),光模塊2(103),電口(104);光模塊1(101)連接以太網交換芯片(102)的光接口1;光模塊2(103)連接以太網交換芯片(102)的光接口2;電口(104)連接以太網交換芯片(102)的電接口;
以太網交換芯片(102)可采用:Broadcom公司或MARVELL公司或RELTEK公司或IC+公司或MICREL的交換芯片;
由光模塊1(101),以太網交換芯片(102),光模塊2(103),電口(104)四個部分組成以太網交換模塊。
以太網交換模塊1(201),以太網交換模塊2(202),以太網交換模塊n(203),光纖1(204),光纖2(205),光纖3(206),光纖4(207);監測或控制模塊1(208),監測或控制模塊2(209),監測或控制模塊n(210);
光纖1(204)用兩根光纖與以太網交換模塊1(201)的一個光口相連接;一根光纖為信號輸入,一根光纖為信號輸出;
光纖1(204)用一根光纖與以太網交換模塊1(201)的一個光口相連接;光纖中,一個波長為輸入信號,另外一個波長為輸出信號,即采用波分復用方式;
光纖2(205)用兩根光纖與以太網交換模塊1(201)的另外一個光口相連接;一根光纖為信號輸入,一根光纖為信號輸出;
光纖2(205)用一根光纖與以太網交換模塊1(201)的另外一個光口相連接;光纖中,一個波長為輸入信號,另外一個波長為輸出信號,即采用波分復用方式;
光纖2(205)用兩根光纖與以太網交換模塊2(202)的一個光口相連接;一根光纖為信號輸入,一根光纖為信號輸出;
光纖2(205)用一根光纖與以太網交換模塊2(202)的一個光口相連接;光纖中,一個波長為輸入信號,另外一個波長為輸出信號,即采用波分復用方式。
光纖1(204)連接太網交換模塊1(201)一個光口;光纖2(205)連接太網交換模塊1(201)另外一個光口;太網交換模塊1(201)通過電口連接監測或控制模塊1(208);
光纖2(205)連接太網交換模塊2(202)一個光口;光纖3(206)連接太網交換模塊2(202)另外一個光口;太網交換模塊2(202)通過電口連接監測或控制模塊2(209);
光纖3(206)連接太網交換模塊3(203)一個光口;光纖4(207)連接太網交換模塊3(203)另外一個光口;太網交換模塊3(203)通過電口連接監測或控制模塊3(2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金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蘇州金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0662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排污凈水域
- 下一篇:互聯網ECK / ICT 權衡配置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