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竹筍殼纖維與苧麻纖維氣流紡混紡紗及其生產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04951.9 | 申請日: | 2012-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874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1 |
| 發明(設計)人: | 李世鵬;李坤;劉秀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明星麻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2G3/04 | 分類號: | D02G3/04;D01H4/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310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竹筍 纖維 苧麻 氣流 混紡紗 及其 生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紗及其生產方法,具體是指一種竹筍殼纖維與苧麻纖維氣流紡混紡紗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竹筍殼纖維具有良好的天然抗藥性和吸濕性,且比麻纖維柔和順手,比棉纖維韌性強,具有吸濕、透氣、抑菌、防霉、抗紫外線、無靜電等天然優良性能。通過對提取的竹筍殼纖維進行結構、性能的研究,開創了一種獨特的生物脫膠工藝,得到了一種新型天然紡織纖維,開發了氣流紡紗線,并在試織中得到了含有竹筍殼纖維的面料,可織造牛仔服、外套以及窗簾等織物。世界各國都比較重視竹制產品的精深加工,開發了竹原纖維、竹炭纖維、竹漿纖維等高科技產品,但還沒有開發出竹筍殼纖維制品,竹筍殼纖維的開發刷新了竹筍殼在紡織領域的歷史。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竹筍殼纖維與苧麻纖維氣流紡混紡紗及其生產方法。
本發明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其發明目的的,一種竹筍殼纖維與苧麻纖維氣流紡混紡紗及其生產方法,它是采用竹筍殼纖維與苧麻纖維為原料,通過清花混合、梳棉、兩道并條、氣流紡紗四個工藝步驟完成其生產方法,竹筍殼纖維與苧麻纖維的混紡比例是35:65,支數4.5S–14S;
所述的竹筍殼纖維與苧麻纖維原料為經過生物脫膠后的竹筍殼纖維與苧麻纖維再經過經預處理養生、開松后制得的原料,所述的預處理養生、開松,它包含給濕加油、切斷、預開松、給濕加油、堆倉,所述的預處理養生、開松是將脫膠后的竹筍殼纖維、苧麻纖維按5%–6%加乳化液,切成30mm–50mm長的束纖維,利用清彈機進行開松,開松后再進行加濕養生、堆倉;
所述的清花混合為將竹筍殼纖維與苧麻纖維均勻堆放于抓棉機中,經抓取、混合、開松、去雜后成卷,卷子重量控制在(430–450)±3克/米,生條重量控制在(22–29)±3克/5米;
所述的梳棉為將混合后的竹筍殼纖維、苧麻纖維用梳棉即梳理;均梳棉刺輥速度控制在700–900轉/分,錫林速度280–330轉/分,道夫速度18–22轉/分,錫林–蓋板五點隔距0.25mm,0.23mm,0.2mm,0.2mm,0.23mm;
所述的兩道并條為將梳理后的條子進一步均勻伸直在并條機上合并成熟條,并條牽伸倍數控制在7–10倍,羅拉隔距采用前–中52mm、中–后48mm,壓力350N–400N;
所述的氣流紡紗為將熟條經氣流紡機成紗,其工藝條件為:分梳輥速度5000–7000轉/分,紡杯速度30000–35000轉/分,牽伸倍數35–100倍。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發明較好的實現了發明目的,根據兩種纖維的性能而設計新的工藝流程,使成紗揉合了兩種纖維的優良性能:吸濕、透氣、抑菌、防霉、抗紫外線、無靜電等;同時消除了竹筍殼纖維纖維支數低、可紡性能差等缺點,可用于針織和機織,制成服裝、窗簾、毛巾、床單等各種面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紡制7S紗:
按配比35:65選用竹筍殼纖維與苧麻纖維原料;本實施例所用竹筍殼纖維與苧麻纖維均采用生物脫膠工藝生產。
苧麻纖維采用由專利號為95112564.8,申請日為1995年11月29日,發明名稱為苧麻生物脫膠工藝技術與設備專利公開的生物脫膠工藝生產。制備的苧麻精干麻纖維支數1500–2000Nm(本實施例為1500?Nm),束纖維強度4.5–5.5g/D,白度≧50度,殘膠2.0–2.5%,精干麻長度≥70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明星麻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湖南明星麻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04951.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