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扭力軸起拔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02022.4 | 申請日: | 2012-08-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254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9 |
| 發明(設計)人: | 薛蘭柱;董衛華;鄭新杰;張建川;王小濤;葛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軍械雷達修理所 |
| 主分類號: | B23P19/027 | 分類號: | B23P19/027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 |
| 地址: | 250022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扭力 軸起拔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扭力軸維修拆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扭力軸起拔裝置。
背景技術
扭力軸是裝甲車輛減震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用于將平衡軸與車體連接。當裝甲車輛在不平坦的地面行進時,通過扭力軸的彈性變形,吸收平衡肘的沖擊震動,并通過阻尼作用衰減平衡肘的震動,以保持裝甲車輛運行平穩。由于工作負荷大、環境比較惡劣,維修拆卸時,扭力軸往往產生銹蝕、塑性變形、鍵齒損傷等情況。原起拔扭力軸的方法,是用頭端帶可旋進扭力軸起拔工藝孔螺柱的絲杠起拔裝置,通過人力起拔。現有的方法和所用工具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拔具與扭力軸連接困難,拔具體積大質量大,連接螺柱與拔具一體,連接時需一人抱起拔具由另一人連接,操作難度大、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二是連接螺柱與拔具直接加工在一起,當拔具支撐面不平坦或絲杠轉動時產生拔力偏心時,起拔非常困難,且極易造成連接螺紋在加工退刀槽處斷裂,斷裂后螺紋取出也非常困難。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迅速精確校準,而且操作簡單、連接方便的起拔裝置。
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扭力軸起拔裝置,包括雙頭連接螺柱、球座、球頭和支筒,該起拔裝置一端連接扭力軸,另一端連接通用拆裝機械手起拔油缸。所述球座一側設有開口,球座內設有與球頭相適應的球面。
該扭力軸起拔裝置將扭力軸連接部分與起拔油缸連接部分分體設計,中間通過球頭、球坐結構形成活動鉸鏈,連接方便迅速,起拔時球頭、球坐可以自動糾正拔力偏心。
優選的,雙頭連接螺柱與扭力軸連接面設計有大臺坐面。螺柱旋緊后臺坐與扭力軸端面緊密結合,利于力量穩定傳導。
優選的,支筒前端開有通槽。在支筒前端開通槽,不僅減輕重量,而且利于扭力軸起拔裝置前后兩部分快速接連和斷開,減少起拔油缸行程,提高工作效率。
優選的,所述雙頭連接螺柱與球連接端螺柱的拉力極限值小于與扭力軸連接端螺柱的拉力極限值。在極限情況下保護與扭力軸連接端螺柱不被拉斷或螺紋拉壞。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將扭力軸連接部分與起拔油缸連接部分分體設計,中間通過球頭、球坐結構形成活動鉸鏈,連接方便迅速,而且連接精準,不會出現偏心的情況,操作簡單,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中:1、雙頭連接螺柱,2、球座,3、球頭,4、支筒。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扭力軸起拔裝置,包括雙頭連接螺柱1、球座2、球頭3和支筒4,支筒4前端開有通槽,球頭包括圓球和與之相連的圓柱,球座的底面和一側面設有開口,球座內設有與球頭相適應的球面和柱面。雙頭連接螺柱與扭力軸連接面設計有大臺坐面。雙頭連接螺柱與球連接端螺柱的拉力極限值小于與扭力軸連接端螺柱的拉力極限值。
將該起拔裝置一端連接扭力軸,另一端連接通用拆裝機械手起拔油缸,由于球頭、球坐結構形成活動鉸鏈,連接方便迅速,起拔時球頭、球坐可以自動糾正拔力偏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軍械雷達修理所,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軍械雷達修理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0202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數控車銑復合機床
- 下一篇:一種高枝鋸的鋸桿管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