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變焦鏡頭、成像設備和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300919.3 | 申請日: | 2012-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552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06 |
| 發明(設計)人: | 中村圭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尼康 |
| 主分類號: | G02B15/173 | 分類號: | G02B15/173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孫志湧;安翔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變焦鏡頭 成像 設備 用于 制造 方法 | ||
相關申請
本發明要求日本專利申請No.2011-180957和2011-180958的權益,其通過引用被包含在此。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變焦鏡頭、成像設備和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方法。
背景技術
近些年來,對于包括攝像機和數字靜態照相機的成像光學系統要求更高的變焦比、更高的性能和更小的大小。被提出以滿足這樣的要求的變焦鏡頭是如下的變焦鏡頭,其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refractive?power);第二透鏡組,其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其中,通過移動每一個透鏡組來執行變焦(例如,參見日本特開專利公開No.2008-152288(A))。
發明內容
然而,需要更緊湊和具有更高的性能的變焦鏡頭。
考慮到上述情況,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即使變焦比高也具有緊湊性和良好的光學性能的變焦鏡頭、使用該變焦鏡頭的成像設備和用于制造該變焦鏡頭的方法。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一變焦鏡頭是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下述部分的變焦鏡頭:第一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其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其中,在從廣角端狀態向遠攝端狀態變焦時,在第一透鏡組和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在第二透鏡組和第三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第四透鏡組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第三透鏡組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正透鏡、負透鏡和第二正透鏡,第四透鏡組包括兩個透鏡構件,并且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
2.0<f3/fw<3.0
0.6<(-f3b)/f3<1.0
其中,
f3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焦距,
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中的變焦鏡頭的焦距,并且
f3b表示第三透鏡組的負透鏡的焦距。
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
0.3<f3/f4<0.6
其中,
f3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焦距,并且
f4表示第四透鏡組的焦距。
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
1.0<(-f2)/fw<1.5
其中,
f2表示第二透鏡組的焦距,并且
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中的變焦鏡頭的焦距。
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
1.0<TLt/ft<1.2
其中,
TLt表示在遠攝端狀態中的變焦鏡頭的全長,并且
ft表示在遠攝端狀態中的變焦鏡頭的焦距。
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
1.0<D1/fw<1.6
其中,
D1表示第一透鏡組在光軸上的厚度,并且
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中的變焦鏡頭的焦距。
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
1.5<f3c/f3a<2.5
其中,
f3c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第二正透鏡的焦距,并且
f3a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第一正透鏡的焦距。
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的是,第四透鏡組以從物體起的順序通過由正透鏡構成的第一透鏡構件和由負透鏡構成的第二透鏡構件形成,并且,該正透鏡和該負透鏡中的至少一個具有非球面。
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
0.1<(-f2)/f1<0.2
其中,
f2表示第二透鏡組的焦距,并且
f1表示第一透鏡組的焦距。
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的是,第四透鏡組包括第一透鏡構件和經由空氣間隔設置在第一透鏡構件的像側上的第二透鏡構件。
在情況下,也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
-11.5<(R42a+R41b)/(R42a-R41b)<-3.5
其中,
R41b表示在第四透鏡組的第一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像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并且
R42a表示在第四透鏡組的第二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物體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尼康,未經株式會社尼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0091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