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集成帶通濾波功能的等分功率分配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98383.6 | 申請日: | 2012-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324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9 |
| 發明(設計)人: | 章秀銀;李聰;余楓林;王凱旭;胡斌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P5/16 | 分類號: | H01P5/16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集成 濾波 功能 等分 功率 分配器 | ||
1.集成帶通濾波功能的等分功率分配器,包括上層微帶結構、隔離元件、中間層介質基板和下層接地金屬板,上層微帶結構附著在中間層介質板上表面,中間層介質板下表面為接地金屬;其特征在于:上層微帶結構包括兩個單頻帶通濾波電路,兩個單頻帶通濾波電路結構相同,排布成上下對稱的結構,兩個單頻帶通濾波電路共用一個輸入端口作為集成帶通濾波功能的等分功率分配器的輸入端口(I/P),兩個單頻帶通濾波電路的輸出端口作為集成帶通濾波功能的等分功率分配器的第一輸出端口(O/P1)和第二輸出端口(O/P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集成帶通濾波功能的等分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單頻帶通濾波電路由三個四分之一波長諧振器耦合組成,分別為第一諧振器(1)、第二諧振器(2)和第三諧振器(3);其中第一諧振器(1)為依次連接的第一微帶線(4)、第二微帶線(5)、第三微帶線(6)和第四微帶線(7)構成的始端開路,末端接地的微帶線;第二諧振器(2)為依次連接的第五微帶線(8)、第六微帶線(9)、第七微帶線(10)、第八微帶線(11)、第九微帶線(12)和第十微帶線(13)構成的始端接地,末端開路的微帶線;第三諧振器(3)為依次連接的第十一微帶線(14)、第十二微帶線(15)、?第十三微帶線(16)和第十四微帶線(17)構成的始端接地,末端開路的微帶線;其中第二微帶線(5)和第十三微帶線(16)耦合,第三微帶線(6)和第十二微帶線(15)耦合,第四微帶線(7)和第五微帶線(8)耦合,第五微帶線(8)的一端和第十一微帶線(14)的一端耦合;第一諧振器(1)的開路端與輸入端口(I/P)相連接,第三諧振器(3)的十三微帶線(16)與第一輸出端口(O/P1)相連接;隔離元件(18)的一端與位于上方的第二諧振器(2)的開路端連接,另一端與位于下方的單頻帶通濾波電路相應諧振器的開路端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集成帶通濾波功能的等分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四分之一波長諧振器的長度L為所述單頻帶通濾波電路的諧振頻率f對應的波長λ的四分之一;其中,L為實際微帶線長度。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集成帶通濾波功能的等分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單頻帶通濾波電路通帶左右傳輸零點由諧振器間的交叉耦合產生。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集成帶通濾波功能的等分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集成帶通濾波功能的等分功率分配器的輸入阻抗與輸出阻抗相同,每一個單頻帶通濾波電路的輸入輸出阻抗通過改變諧振器之間的耦合強度和端口位置進行調節以實現匹配。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帶通濾波功能的等分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隔離元件(18)為電阻、電容或電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98383.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導靜電裝置
- 下一篇:一種鋰電池正極片及其制備方法和含有該正極片的鋰電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