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離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礦母液回收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97999.1 | 申請日: | 2012-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872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1 |
| 發明(設計)人: | 譚堯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稀有金屬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B3/04 | 分類號: | C22B3/04;C22B3/02;C22B5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王景林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11320 | 代理人: | 王景林;梁潔 |
| 地址: | 330046 ***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離子 吸附 稀土 原地 母液 回收 工藝 | ||
1.一種離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礦母液回收工藝,其特征在于,該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確定稀土母液回收導流孔工程控制面的導流孔施工的位置,并且在該位置形成陡坎;
形成沿山體走向的一系列并列的導流孔,并且使得由所有導流孔組成的收液工程控制面與礦體底部構成的空間曲面處于同一位置或略低位置;
在各導流孔的下部形成用于收集稀土母液的集液明溝;
在各導流孔的上部形成用于預防非母液水匯入至集液明溝的避水溝;
避水溝與避水溝排出管路連通;集液明溝與集液明溝收集管路連通;而在集液明溝的最低端,將收集的稀土原地浸礦母液引流至母液中轉池。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原地浸礦母液回收工藝,其特征在于:確定稀土母液回收工程控制面的導流孔施工的位置的因素包括礦土滲透性、當地潛水位、礦體底部與基巖之間距離以及礦塊生產過程中各部位(主要指收液工程附近礦土)含水率的動態變化。
3.如權利要求1和2所述的原地浸礦母液回收工藝,其特征在于:導流孔使用液壓鉆機或高壓水槍(優選液壓鉆機)進行施工,導流孔的直徑10-20cm。
4.如權利要求1-3其中之一所述的原地浸礦母液回收工藝,其特征在于:陡坎的高度為30-100cm,導流孔之間的距離為15-150cm。
5.如權利要求1-4其中之一所述的原地浸礦母液回收工藝,其特征在于:收集的稀土原地浸礦母液通過管道(優選PVC管)引流至母液中轉池。
6.如權利要求1-5其中之一所述的原地浸礦母液回收工藝,其特征在于:收集的非礦母液水通過管路排出山體,集液明溝的寬度15-30cm,深度15-30cm;避水溝的寬度15-30cm,深度15-30cm。
7.如權利要求1-6其中之一所述的原地浸礦母液回收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孔在不允許沿山體走向的局部地段可偏離山體走向。
8.如權利要求1-7其中之一所述的原地浸礦母液回收工藝,其特征在于:當礦體底部的傾角較大時,設置兩層或多層沿山體走向(也可偏離山體走向)的導流孔。
9.如權利要求1-8其中之一所述的原地浸礦母液回收工藝,其特征在于:導流孔的傾角對應于礦體底部的傾角。
10.如權利要求1-9其中之一所述的原地浸礦母液回收工藝,其特征在于:導流孔之間的相對位置與垂直導流孔方向的礦體剖面的底部形狀基本一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稀有金屬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江西稀有金屬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9799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