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植生混凝土材料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97857.5 | 申請日: | 2012-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766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興文;孫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百瑞吉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0 | 分類號: | C04B28/00;C05G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匯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陳揚;裴詠萍 |
| 地址: | 21214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種植 混凝土 材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生混凝土材料,具體涉及一種適宜植物生長的多孔混凝土材料。
背景技術
????現有混凝土的孔隙率只有4%左右,不適合作為生態堤岸建設工程使用,作為植物生長的載體。土壤中的孔隙率約為40~60%,但混凝土在大孔隙率的前提下,無法保證一定的強度。同時由于混凝土具有堿性,不適合植物的生長,且現有的混凝土的透水透氣性能也無法滿足植物的生長需求。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強度高、適合植物生長的多孔混凝土材料。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植生混凝土材料,包括以下原料:粗骨料、水泥、水、抗裂劑、聚羧酸減水劑、磺化丙酮-甲醛縮合物、三萜皂苷、消泡劑和高吸水性樹脂;粗骨料粒徑不大于3厘米,堆積孔隙率為35~45%;粗骨料的壓碎指標小于15%,用量為1400~1800kg/m3;水和水泥的重量比為0.24~0.28:1;抗裂劑、聚羧酸減水劑、磺化丙酮-甲醛縮合物和高吸水性樹脂的重量分別占水泥重量的1~2%、0.3~0.4%、0.3~0.4%和0.2~0.3%;三萜皂苷和消泡劑的重量分別占聚羧酸減水劑重量的3~5%和1~1.5%。
其中,粗骨料選用粒徑為10mm~20mm的玄武巖碎石;水用量為48?kg/m3~120kg/m3;水泥為硅酸鹽水泥。
玄武巖碎石的堆積孔隙率優選43%,用量為1597?kg/m3;水和水泥的重量比優選0.24:1,水的用量優選為95.76?kg/m3,硅酸鹽水泥的用量優選為399?kg/m3。
抗裂劑包括生石灰、氧化鋁、生石膏和硼酸;生石灰、氧化鋁、生石膏和硼酸的重量比為20~35:15~25:45~55:8~16。
消泡劑優選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劑。聚羧酸減水劑優選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高分子聚合物。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1)利用消泡組分,消除了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表面的大氣泡,降低對混凝土的孔結構和耐久性產生的不良影響;同時通過三萜皂苷形成大量微細氣泡,從而將多孔混凝土材料的孔隙率控制在25~35%之間,既能保證混凝土的強度,又適合植物根系的生長;
(2)利用抗裂劑形成的膠狀水化物,既能抗裂,又能防止氫氧化鈣等堿性成分溶出,改善了混凝土的堿性環境,有助于植物生長;
(3)采用高吸水性樹脂作為保水劑,通過反復的吸水-釋水過程,為植物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4)本發明多孔混凝土材料的抗壓強度均高于14MPa,孔隙率為25%的多孔混凝土材料的抗壓強度高達18MPa。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植生混凝土材料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抗裂劑:取20重量份的生石灰、15重量份的氧化鋁、45重量份的生石膏和8重量份的硼酸混合均勻,備用。
????取堆積孔隙率為40%的玄武巖碎石1716?kg、水48.72?kg、1PII?52.5硅酸鹽水泥74?kg、抗裂劑1.5kg、聚羧酸減水劑0.3kg、磺化丙酮-甲醛縮合物0.3kg、三萜皂苷4g、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劑4g和高吸水性樹脂0.2kg混合,用鼓筒式攪拌機攪拌;攪拌均勻的材料對預制好的模具進行澆搗;在溫度20℃、濕度50%下,進行養護;養護后將模具拆除,即得成品。得到的混凝土的孔隙率為30%,抗壓強度為15MPa。?
實施例二
????抗裂劑:取35重量份的生石灰、25重量份的氧化鋁、55重量份的生石膏和16重量份的硼酸混合均勻,備用。
????取堆積孔隙率為43%的玄武巖碎石1597kg、水95.76?kg、1PII?52.5硅酸鹽水泥399?kg、抗裂劑4kg、聚羧酸減水劑1.2kg、磺化丙酮-甲醛縮合物1.2kg、三萜皂苷12g、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劑12g和高吸水性樹脂0.8kg混合,用鼓筒式攪拌機攪拌;攪拌均勻的材料對預制好的模具進行澆搗;養護后將模具拆除,即得成品。得到的多孔混凝土的孔隙率為20%,抗壓強度為18MP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百瑞吉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百瑞吉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9785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