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軌道交通拖車磁懸浮技術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96860.5 | 申請日: | 2012-08-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152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瑞琛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瑞琛 |
| 主分類號: | B60L13/04 | 分類號: | B60L1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63714 黑龍江省大慶***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軌道交通 拖車 磁懸浮 技術 | ||
1.軌道交通拖車磁懸浮技術的實施方法,首先,根據需要將軌道的上平面向外延展適當寬度,把同一側軌道下的永磁體薄片以N極全部朝上或S極全部朝上固定在與承重軸的軸端相連的與柱塞一體的鋼板上,并使永磁體的上平面與通用軌道的下平面保持適當距離的結構,由此產生的垂直地面向上的吸引力通過承載梁直接作用在承重車軸上,使車輛產生向上的懸浮力去克服由重力產生的摩擦阻力,并根據車輛負載的變化,由取樣棒固定在車廂和杠桿上、錐度相同的楔形連動滑塊固定在杠桿上及槽形滑道中,分別插在柱塞上面和底上的錐度都相等的楔形錐體在連動滑塊中間,柱塞套在柱塞中,固定在柱塞上的旋轉保護輪等構成的連桿機構,使得隨著重力的改變能自動改變永磁體與軌道下平面的距離,從而適時的改變了車輛的懸浮力,使之與車輛產生的重力始終保持動態平衡,為了使永磁體不與軌道產生摩擦,截面是橢圓形的托桶固定在與承重軸一體的承載梁上,柱塞裝在托桶內,將永磁體固定在與柱塞一體的鋼板上,托桶靠軌道一側都留有開口,用于限制永磁體上行和下行時與軌道的最小和最大距離,大大提高了本發明的實用性能,在柱塞底部彈簧的作用下,柱塞通常總是在上死點位置,在柱塞內還加裝了一個柱塞,旋轉保護輪的輪軸焊接在柱塞的內壁上,錐度相同的楔形錐體分別插在柱塞的上面和底上,總使保護輪與永磁體的運動方向相反,運動距離相等,因此旋轉保護輪隨著重力的變化使永磁體與軌道總保持一個適當的最小距離,阻止永磁體與軌道摩擦,總是在平衡點附近維持懸浮力與重力的動態平衡,為了不影響車輛轉彎,分別在前后輪組的4只輪子兩根輪軸的正中間加裝了鋼板和立軸并在立軸兩端固定上下兩根承重軸,在承重軸兩端固定承載梁,在輪軸兩端、輪子內側再用鋼板把兩根輪軸固定,使輪子及連接兩根輪軸的鋼板在承重軸上的承載小輪中間可以繞立軸在一定范圍內自由轉動的結構,以及車廂用數個套管固定在承載梁上,使車廂在承載梁上只能上下運動,靠近車廂連接處的輪子內側、軸的兩端均與車廂的聯接掛鉤固為一體的結構,使得這時的輪組只能跟隨前節車廂隨著軌道的形狀自由轉彎。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交通拖車磁懸浮技術的實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把同一側軌道下的永磁體薄片(23)以N極全部朝上或S極全部朝上固定在與承重軸(10)的軸端相連的與柱塞(22)一體的鋼板(24)上,并使永磁體的上平面與通用軌道(6)的下平面保持適當距離的結構,使得由此產生的垂直地面向上的吸引力通過承載梁(4)直接作用在承重車軸(10)上,車輛產生向上的懸浮力去克服由重力產生的摩擦阻力。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交通拖車磁懸浮技術的實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車輛負載的變化,由取樣棒(15)固定在車廂(1)和杠桿(16)上、錐度相同的楔形連動滑塊(17)固定在杠桿(16)上及槽形滑道中,分別插在柱塞(22)上面和底上的錐度都相等的楔形錐體(18)和(26)在連動滑塊(17)中間、柱塞(21)套在柱塞(22)中,固定在柱塞(21)上的旋轉保護輪(25)等構成的連桿機構,使得隨著重力的改變能自動改變永磁體與軌道下平面的距離,從而適時的改變了車輛的懸浮力,使之與車輛產生的重力始終保持動態平衡。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交通拖車磁懸浮技術的實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截面是橢圓形的托桶(5)固定在與承重軸(10)一體的承載梁(4)上,柱塞(22)裝在托桶(5)中,托桶靠軌道一側都留有開口的結構,用于限制永磁體上行和下行時與軌道的最小和最大距離,使得本發明的實用性能大大提高了。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交通拖車磁懸浮技術的實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柱塞(22)內還加裝了一個柱塞(21),旋轉保護輪(25)的輪軸焊接在柱塞(21)的內壁上,錐度相同的楔形錐體(18)和(26)分別插在柱塞(22)的上面和底上的結構,總使得保護輪(25)與永磁體(23)的運動方向相反,運動距離相等,因此旋轉保護輪隨著重力的變化使得永磁體與軌道總保持一個適當的最小距離,阻止永磁體與軌道摩擦,總是在平衡點附近維持懸浮力與重力的動態平衡。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交通拖車磁懸浮技術的實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別在前后輪組的4只輪子(7)、兩根輪軸(11)的正中間加裝了鋼板(13)和立軸(12)并在立軸兩端固定上下兩根承重軸(10),在承重軸(10)兩端固定承載梁(4),在輪軸(11)兩端、輪子(7)的內側再用鋼板(9)把兩根輪軸(11)固定,使輪子(7)及連接兩根輪軸(11)的鋼板(9)在承重軸(10)上的承載小輪(8)中間可以繞立軸(12)在一定范圍內自由轉動的結構,以及車廂(1)用數個套管(3)固定在承載梁(4)上,使車廂(1)在承載梁(4)上只能上下運動,靠近車廂連接處的輪子(7)的內側、在軸(11)的兩端均與車廂的聯接掛鉤固為一體的結構,使得這時的輪組只能跟隨前節車廂隨著軌道的形狀自由轉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瑞琛,未經李瑞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9686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浮子式海浪波力發電裝置
- 下一篇:生產過敏原提取物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