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工位轉動式注塑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296435.6 | 申請日: | 2012-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249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振有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振有 |
| 主分類號: | B29C45/04 | 分類號: | B29C45/04;B29C45/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14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工位 轉動 注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塑料加工領域中的注塑機,特別是涉及一種多工位轉動式注塑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注塑針筒,大都是采用標準設備的臥式注塑成型機生產,在制作過程中為了提高產量,在一個較大的模具上設置多個成形模,并通過注塑通道將這多個成形模與模具注塑口相連通,一次沖塑成型多個,通過此種設備進行生產時,一次注塑用材料的加熱設備的功率要求較大,一次注塑能夠出產出多個產品,但是由于冷卻開模的等待時間較長,造成工作節拍較慢,工作效率和設備的利用率很低,在與成形模相連通的成形模注塑通道中的注塑料形成大量的膠口,對電能和原材料都造成很大的浪費,并且還需要增加手工工序來清除膠口,因此采用上述的設備對注射器針筒進行生產時,設備費用高、占地面積大、設備利用率低,不能進行自動化生產。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多工位轉動式注塑機,通過本技術方案,步進連續注塑生產,工作節拍快,加熱設備功率大大減小,設備利用率高。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多工位轉動式注塑機,包括有機架、前支撐、后支撐、支撐主軸和注塑供料裝置,所述前支撐和后支撐分別固定在機架上,支撐主軸水平設置在前支撐和后支撐上,注塑供料裝置設置在前支撐和機架上,包括有工位轉動套、前軸套、后軸套、工位油缸、工位油缸桿、模具固定盤、工位模具和工位轉動分割器,所述模具固定盤、前軸套,工位轉動套、后軸套和工位轉動分割器依次套裝在支撐主軸上,所述模具固定盤、前軸套、工位轉動套、后軸套和工位轉動分割器分別相互連接,所述工位轉動套的每個工位上分別設置有工位油缸,工位油缸桿插裝在工位油缸中,所述工位模具的后端分別固定在工位油缸桿的前端上,所述工位模具的前端分別固定在模具固定盤的內側面上,在模具固定盤外側的每個工位模具的對應位置上分別設置有注塑孔。
所述工位轉動分割器由電機、減速箱和分割器構成,所述電機設置在減速箱上,減速箱的輸出端與分割器相連,分割器套裝在支撐主軸上,分割器的輸出端與后軸套的后部相連接。
所述后軸套為兩節,在兩個后軸套之間的結合部位置設置有矩齒型端齒,在位于注塑工位的工位油缸桿后部設置有注塑推進油缸。
所述注塑供料裝置由供料加熱擠出機和注塑頭構成,所述注塑頭的出料口設置在與位于模具固定盤注塑工位上的注塑孔相對應位置上,所述注塑頭后部固定在前支撐的內側面上,所述供料加熱擠出機與注塑頭相連。
所述注塑頭的尾部設置有助壓油缸,所述助壓油缸固定在前支撐的外側面上。
所述注塑頭內設置有封嘴芯桿,在前支撐內側設置杠桿支架和封嘴油缸,所述杠桿支架上鉸接有連接杠桿,所述連接杠桿的兩端設有撥叉,連接杠桿兩端通過撥叉分別與注塑頭內的封嘴芯桿和封嘴油缸的活動端相連接。
作為進一步優化,包括有退絲機構,所述退絲機構由模具退絲裝置和轉動退絲裝置構成,所述轉動退絲裝置由驅動電機、常轉齒輪和傳動齒輪構成,所述傳動齒輪固定設置在每個工位油缸桿的后端上,常轉齒輪為長齒柱狀,在常轉齒輪的前端設置有方便齒輪嚙合的導齒部,常轉齒輪后端與驅動電機相連,所述常轉齒輪設置在位于開模工位的工位油缸桿的后方,在工位油缸桿后退開模時,所述傳動齒輪后移與常轉齒輪相嚙合。
所述模具退絲機構由水平導向槽和導桿構成,在每個工位模具外殼內側的朝向支撐主軸水平中心線的向心方向上分別固定設置有導桿,所述水平導向槽沿軸向方向設置在位于每個導桿所對應的前軸套的外弧面上,每個導桿的伸出端的端部插裝在水平導向槽內。
所述前支撐與模具固定盤之間的支撐主軸外側設置有冷卻水套,所述冷卻水套由外水套和內水套構成,所述外水套上設置有進水孔和回水孔,所述外水套套裝在內水套上,所述內水套固定在模具固定盤上,在外水套與內水套之間設置有數個密封圈,通過密封圈將進水、回水和冷卻水套與外界相隔離,進水和回水經模具固定盤與各個工位模具相連通。
所述后軸套的后部設置有滑線輪,所述滑線設置在滑線輪的外圓弧面上,以提供工位模具的再加熱動力。
本發明達到的技術效果如下:一種多工位轉動式注塑機,通過本技術方案,使得每次的注塑量大大減少,降低注塑工作壓力減小了瞬時的耗電量,生產自動化程度高,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設備占地面積小,生產節拍快,工作效率高,模具便于維護,制作成本低,消除了產品的膠口,并且可以生產帶螺紋產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帶有退絲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振有,未經王振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9643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