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航空登機橋的支座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91797.6 | 申請日: | 2012-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877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思模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思模 |
| 主分類號: | B64F1/305 | 分類號: | B64F1/305 |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專利事務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 地址: | 2253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航空 登機 支座 裝置 |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航空裝置,更確切地說,是一種航空登機橋的支座裝置。
?
背景技術
每個機場都有多個登機橋位,就是連接候機樓和飛機艙門的橋。一端連接候機樓的某個登機口,一端扣在飛機艙門上,旅客由對應登機口進入飛機。與登機橋相同作用的還有客梯車,客梯車在乘客上下飛機時將梯口對準飛機艙門。現有的登記橋的支座采用液壓驅動,當液壓桿在升降的過程中,其升降軸心容易發生偏移,導致底部的滾輪發生移動,影響登機橋的安全。
?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航空登機橋的支座裝置。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一種航空登機橋的支座裝置,包含一主筒體,所述的主筒體的下部設有一液壓驅動桿,所述的液壓驅動桿的下方設有一滾輪套筒和一對滾輪,所述的滾輪通過一滾輪樞軸與所述的滾輪套筒相連接,所述的主筒體與所述的滾輪套筒之間設有一對輔助升降部。
作為本發明的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滾輪套筒包含一圓筒體,所述的圓筒體的頂部設有一用于容納所述的液壓驅動桿的液壓安裝孔,所述的圓筒體的側壁上設有一用于安裝所述的滾輪樞軸的樞軸安裝部和一對用于安裝所述的輔助升降部的連接耳軸,所述的滾輪樞軸貫穿所述的樞軸安裝部。
作為本發明的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輔助升降部包含第一升降支架和第二升降支架,所述的第一升降支架和第二升降支架可活動地相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主筒體上設有一第一連接頭和一第二連接頭。
本發明的航空登機橋的支座裝置在主筒體與滾輪之間設有一對輔助升降部,當液壓桿升降時,這對輔助升降部能保持整個液壓桿與主筒體的軸心完全一致,避免了底部的滾輪的意外的移動,提高了登記橋的安全性能。
?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的航空登機橋的支座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航空登機橋的支座裝置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的航空登機橋的支座裝置的A區域的細節放大示意圖;
圖4為圖2中的航空登機橋的支座裝置的滑輪套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中的航空登機橋的支座裝置的輔助升降部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其中,
1、航空登機橋的支座裝置;2、主筒體;21、第一連接頭;
22、第二連接頭;3、液壓驅動桿;4、滾輪套筒;
41、圓筒體;411、液壓安裝孔;412、樞軸安裝部;
413、連接耳軸;5、滾輪;6、滾輪樞軸;7、輔助升降部;
71、第一升降支架;72、第二升降支架。
?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航空登機橋的支座裝置。
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航空登機橋的支座裝置1,包含一主筒體2,該主筒體2的下部設有一液壓驅動桿3,該液壓驅動桿3的下方設有一滾輪套筒4和一對滾輪5,該滾輪5通過一滾輪樞軸6與該滾輪套筒4相連接,該主筒體2與該滾輪套筒4之間設有一對輔助升降部7。
該滾輪套筒4包含一圓筒體41,該圓筒體41的頂部設有一用于容納該液壓驅動桿3的液壓安裝孔411,該圓筒體41的側壁上設有一用于安裝該滾輪樞軸6的樞軸安裝部412和一對用于安裝該輔助升降部7的連接耳軸413,該滾輪樞軸6貫穿該樞軸安裝部412。
該輔助升降部7包含第一升降支架71和第二升降支架72,該第一升降支架71和第二升降支架72可活動地相連接。
該主筒體2上設有一第一連接頭21和一第二連接頭22。
該發明的航空登機橋的支座裝置在主筒體與滾輪之間設有一對輔助升降部,當液壓桿升降時,這對輔助升降部能保持整個液壓桿與主筒體的軸心完全一致,避免了底部的滾輪的意外的移動,提高了登記橋的安全性能
以上僅僅以一個實施方式來說明本發明的設計思路,在系統允許的情況下,本發明可以擴展為同時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塊,從而最大限度擴展其功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思模,未經李思模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9179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