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在一致性哈希數據分布基礎上構建層次目錄的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210290400.1 | 申請日: | 2012-08-15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195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2 |
發明(設計)人: | 程耀東;何沛中;趙志峰;應必善;陳靚;邸鵬;程永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數傳媒網絡有限公司;北京華創智云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主分類號: | G06F17/30 | 分類號: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陽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江助菊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致性 數據 分布 基礎上 構建 層次 目錄 方法 | ||
1.在一致性哈希數據分布基礎上構建層次目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1)物理存儲服務器,掛有存儲硬件設備,通過本地文件系統形成/data1~/dataX物理存儲目錄,通過存儲軟件服務器端將不同的物理存儲目錄虛擬成不同邏輯存儲節點;
12)將邏輯存儲節點與物理存儲目錄一對一的映射,并可以按需進行調整,以實現動態遷移;存儲客戶端以邏輯存儲卷為單位掛載文件系統,邏輯存儲卷由一個或多個邏輯存儲節點組成;
13)通過客戶端數據分布與訪問層,提供全局命名空間,使得構建的目錄層次,在物理存儲服務器上的物理存儲目錄與客戶端全局命名空間完全一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一致性哈希數據分布基礎上構建層次目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戶端訪問一個文件或目錄包括如下步驟:
21)首先通過哈希算法,計算出一個哈希值,所述哈希值的計算過程包括如下步驟:首先采用字符串哈希算法,對文件或目錄名進行計算,得到一個數字,然后該數字對2的32次方取模,得到最終的哈希值;
22)所述邏輯存儲節點對應著相應的數值范圍,根據哈希值所屬的范圍找到相應的邏輯存儲節點;根據邏輯存儲節點與物理存儲服務器上的物理目錄有一對一的映射關系,找到相應的物理存儲空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一致性哈希數據分布基礎上構建層次目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戶端創建目錄包括如下步驟:
客戶端創建目錄操作時首先計算目錄名的哈希值,然后找到其哈希值的物理存儲服務器與物理硬件存儲設備,保證在該物理硬件設備上創建成功,其它物理硬件設備上并不立即建立該目錄,而是在后臺進行補齊,補齊時首先從其哈希值對應的物理硬件存儲設備上獲取該目錄的屬性,該屬性包括全局標識符GFID、創建時間、修改時間、訪問權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在一致性哈希數據分布基礎上構建層次目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創建目錄時其父目錄還沒有同步完成,此時需要立即對其父目錄進行補齊;補齊父目錄,要到其父目錄哈希值值對應的物理硬件存儲設備上獲取父目錄的屬性,該屬性包括全局標識符GFID、創建時間、修改時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一致性哈希數據分布基礎上構建層次目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戶端讀取目錄包括如下步驟:采用如下計算方法將指針二維信息與邏輯目錄的指針一維信息做一對一的映射;
二維到一維轉換即從物理存儲目錄到統一命名空間的邏輯存儲目錄讀取:
邏輯指針=物理指針×邏輯存儲節點個數+當前邏輯存儲節點編號;
該轉換用于從物理硬件存儲設備讀取目錄向上層文件系統返回時,其中,邏輯存儲節點個數在邏輯存儲卷的配置文件中可以得到,當前邏輯存儲節點編號是已知的;
一維到二維轉換即從邏輯存儲目錄到物理存儲目錄讀取:
邏輯存儲節點編號=邏輯指針%邏輯存儲節點個數
物理指針=邏輯指針/邏輯存儲節點個數
該轉換用于上層文件系統向物理硬件存儲設備發出讀取目錄請求,其中邏輯指針是上層文件系統傳入的,在向下層發送目錄讀取時通過取模和取余操作,得到邏輯存儲節點的編號和物理指針,根據邏輯存儲節點編號找到相應的物理存儲服務器,向其發送讀取目錄操作,且從物理指針的地方開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數傳媒網絡有限公司;北京華創智云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華數傳媒網絡有限公司;北京華創智云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9040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汽車玻璃升降器的電機外殼制造工藝
- 下一篇:一種新型噴油滑片空氣壓縮機組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