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太陽能二次反射面及其支撐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88604.1 | 申請日: | 2012-08-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982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8 |
| 發明(設計)人: | 鄭建濤;許世森;徐越;徐海衛;劉明義;劉冠杰;李啟明;裴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J2/12 | 分類號: | F24J2/12;F24J2/5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5 | 代理人: | 賈玉健 |
| 地址: | 100098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太陽能 二次 反射 及其 支撐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太陽能利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太陽能二次反射面及其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的能源資源儲量不容樂觀,人均資源并不豐富。許多地方,缺乏常規能源資源,但太陽能資源豐富。為提高太陽能熱發電效率,需要提高太陽能熱發電各組件、部件的性能及熱轉化效率。線聚焦二次反射裝置是可極大地提高太陽能聚光比和光-熱轉換效率。對于太陽能熱發電用的二次反射面中的復合拋物面形狀和固定結構,國、內外研究較少,需要進行重點研究和發展。
目前為提高線聚焦太陽能熱發電溫度,一般采用玻璃-金屬真空集熱管,如此,例如像菲涅爾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必須采用二次反射裝置,將一次反射裝置的反射光進行二次聚焦,才能最大化的利用太陽輻射能量。只有集熱管的金屬內管位于二次反射鏡面的焦點處,才能最大化的吸收太陽輻射能量,但玻璃-金屬真空集熱管一般的外玻璃管比金屬內管半徑要大的多,外玻璃管將會接觸到標準的二次反射裝置上,不便制造和安裝。一般采取縮小玻璃-金屬真空集熱管半徑的辦法,來解決此類問題。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太陽能二次反射面及其支撐裝置,本發明二次反射面形狀能夠避免集熱管玻璃外管和二次反射面發生碰撞和接觸,避免反射面損失,保證了二次反射面的聚光反射功能,從而提高光-熱轉換效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太陽能二次反射面,所述二次反射面2-1為復合拋物面結構,所述復合拋物面結構為頂部的漸開線和側面的拋物面相組合,所述漸開線的展角比標準漸開線的展角大10~20。
所述二次反射面2-1采用鏡面不銹鋼或鏡面鋁或鍍膜注塑類易彎曲成型材料。
一種新型太陽能二次反射面的支撐裝置,包括固定在二次反射面2-1上部的和其形狀相適配的支撐復合拋物面板1-2,固定在支撐復合拋物面板1-2外部兩邊側面的支撐側面板1-3,固定在支撐側面板1-3外部的二次反射外部包圍板2-2,支撐復合拋物面板1-2、支撐側面板1-3與二次反射外部包圍板2-2對二次反射面2-1形成全包圍結構,支撐上部板1-1固定在支撐側面板1-3和二次反射外部包圍板2-2的頂部。
所述支撐復合拋物面板1-2和二次反射外部包圍板2-2采用螺釘3固定在支撐側面板1-3的內部和外部。
本發明二次反射面2-1為頂部的漸開線和側面的拋物面相組合的復合拋物面結構,且漸開線的展角比標準漸開線的展角大10~20,使聚光焦點抬高,這樣的設計增加了二次反射面2-1頂部漸開線部分和集熱管玻璃外管間的空隙尺寸,不會使集熱管玻璃外管和二次反射面2-1發生碰撞和接觸,避免反射面損失。保證了二次反射面的聚光反射功能,從而提高光-熱轉換效率。同時該裝置制造、安裝簡單,并可準確成型,效果顯著。
附圖說明
附圖為本發明新型太陽能二次反射面及其支撐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附圖所示,本發明一種新型太陽能二次反射面,所述二次反射面2-1為復合拋物面結構,所述復合拋物面結構為頂部的漸開線和側面的拋物面相組合,所述漸開線的展角比標準漸開線的展角大10~20。
所述二次反射面2-1采用鏡面不銹鋼或鏡面鋁或鍍膜注塑類易彎曲成型材料。
如附圖所示,本發明一種新型太陽能二次反射面的支撐裝置,包括固定在二次反射面2-1上部的和其形狀相適配的支撐復合拋物面板1-2,固定在支撐復合拋物面板1-2外部兩邊側面的支撐側面板1-3,固定在支撐側面板1-3外部的二次反射外部包圍板2-2,支撐復合拋物面板1-2、支撐側面板1-3與二次反射外部包圍板2-2對二次反射面2-1形成全包圍結構,支撐上部板1-1固定在支撐側面板1-3和二次反射外部包圍板2-2的頂部。
所述支撐復合拋物面板1-2和二次反射外部包圍板2-2采用焊接或其他連接方式被螺釘3固定在支撐側面板1-3的內部和外部,本實施例采用螺釘3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8860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負壓引流器網套
- 下一篇:磁吸式防漏定量新型節水水龍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