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生物修復試劑處理污染淺層地下水和土壤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86731.8 | 申請日: | 2012-08-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862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程功弼;毛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蓋亞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9C1/10 | 分類號: | B09C1/10;C02F3/3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吳***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生物 修復 試劑 處理 污染 地下水 土壤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土壤修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生物修復試劑處理污染淺層地下水和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布局調整,許多化肥廠、農藥廠、化工廠等大量排放有機廢棄物的企業從城市中心搬遷出去,出現了大量“棕地”(被遺棄,閑置或不再使用的前工業和商業用地及設施)。其中,部分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的濃度非常高,有些污染物甚至遷移至地下水并擴散導致更大范圍的污染。這些土壤有機污染物主要包括石油烴類、多氯聯苯(PCBs)、多環芳烴(PAHs)、含氯溶劑、炸藥、農藥等,其中不少都是“致畸、致癌、致突變”的物質。土壤中的這些污染物可能通過直接接觸、呼吸及食物鏈等途徑進入人體,具有潛在的人體健康風險。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這些有機污染土壤需要進行環境評估并根據污染情況進行修復之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因此,開展有機污染土壤的修復研究、發展有機污染土壤修復的關鍵技術在我國已十分緊迫。
目前,國際上已開發的土壤修復技術的種類很多,如穩定/固化技術、填埋技術、熱解析技術、水洗技術、生物修復等。從修復工藝上看,主要分為原位修復和異位修復。生物修復一般可分為植物修復、微生物修復及聯合修復等類型。與其它方法相比,生物修復技術具有成本低、效果好以及二次污染少等優點,因此近年來在國內外引起廣泛的關注。
但是,目前生物修復技術在推廣應用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污染場地除了土壤污染外,通常也存在地下水污染的問題,而現在的修復方法往往只針對污染土壤或地下水的修復。因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生物修復試劑綜合處理污染淺層地下水和土壤的方法,解決了現有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治理中的難題。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生物修復試劑處理污染淺層地下水和土壤的方法,解決了現有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治理中的難題。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利用生物修復試劑處理污染淺層地下水和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污染場地用2-10米深的水泥墻與周圍環境隔離,阻斷污染物的移動路徑;
步驟2)將PVC管深入污染土壤的淺層地下水層,用水泵將污染的地下水抽提到地面的收集池中;
步驟3)定量向收集池中加入微生物修復試劑,與泵出的地下水充分混勻;
步驟4)將收集池中的溶液噴灑在污染土壤的表面,慢慢滲透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中,實現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綜合修復。
進一步的,所述生物修復試劑是篩選的對有機污染物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采用篩選的對有機污染物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劑處理污染淺層地下水和土壤,設計簡單,操作方便,無需復雜的處理設備,成本低,處理徹底,無二次污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蘇州吳中區某多環芳烴污染土壤的場地修復
將污染場地用2-10米深的水泥墻與周圍環境隔離,阻斷污染物的移動路徑;將PVC管深入污染土壤的淺層地下水層,用水泵將污染的地下水抽提到地面的收集池中;定量向收集池中加入微生物修復試劑,與泵出的地下水充分混勻;將收集池中的溶液噴灑在污染土壤的表面,慢慢滲透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中,實現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綜合修復。該修復系統運行6個月后,土壤中3環多環芳烴的去除率為91%,4環多環芳烴的去除率為85%,5環多環芳烴的去除率為76%,多環芳烴總去除率達到83%。
實施例2:武漢某廢棄化工場地上多氯聯苯污染土壤的修復
將污染場地用2-10米深的水泥墻與周圍環境隔離,阻斷污染物的移動路徑;將PVC管深入污染土壤的淺層地下水層,用水泵將污染的地下水抽提到地面的收集池中;定量向收集池中加入微生物修復試劑,與泵出的地下水充分混勻;將收集池中的溶液噴灑在污染土壤的表面,慢慢滲透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中,實現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綜合修復。該修復系統運行4個月后,多氯聯苯總去除率達到78%。
實施例3:常州某加油站附近汽油污染土壤的修復
將污染場地用2-10米深的水泥墻與周圍環境隔離,阻斷污染物的移動路徑;將PVC管深入污染土壤的淺層地下水層,用水泵將污染的地下水抽提到地面的收集池中;定量向收集池中加入微生物修復試劑,與泵出的地下水充分混勻;將收集池中的溶液噴灑在污染土壤的表面,慢慢滲透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中,實現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綜合修復。該修復系統運行10個月后,土壤中汽油的去除率達到89%。
上述實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是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蓋亞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江蘇蓋亞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8673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