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磁熔加熱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86563.2 | 申請日: | 2012-08-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853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1 |
| 發明(設計)人: | 李維旺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熔之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74 | 分類號: | B29C45/74;B29C45/62;B29C45/60;H05B6/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 地址: | 300247 天津市濱海***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加熱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磁加熱領域,特別是一種磁熔加熱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國產及國外進口的塑機(注塑機、擠出機、吹塑機),都是采用傳統的接觸型電阻來加熱的,即用電阻絲纏繞的直熱式電加熱器。
用傳統的加熱圈有很多缺點:首先加熱圈向周圍空氣散熱會有大量的熱量在外部空間損失,形成電能的浪費,而且還會影響環境溫度,周圍溫度太高會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對周圍工作人員不利;另外,這種傳統的加熱方式是通過接觸傳遞的,影響加熱效率,平均只有30%-70%的效能能夠利用,并且還容易造成鋼質機筒周圍加熱不均勻;以及加熱圈在高溫及熱交變中,壽命是有限的,容易失效而需要更換。
并且,由于上述加熱方式,是利用接觸熱傳導,來使塑料原料受熱融化,故此,機筒必須使用金屬材質來制造。又由于機筒內壁要受到塑膠顆粒以及金屬螺桿的摩擦,故此要用高硬度的工具鋼來制造機筒,某些型號的塑機,還需要在機筒內壁澆鑄雙合金層,來強化耐磨及耐腐蝕的功能。機筒的材料,以及制造過程,會消耗大量鋼材,并消耗大量的能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使塑機節能,采用了電磁感應的加熱方式,即“磁熔”加熱,通過對塑機加熱方式及鋼質機筒進行改進,可以解決現有塑機存在的電能浪費,以及能減輕重量、減少鋼材使用的技術問題。
實現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提供一種磁熔加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依次包括金屬螺桿,陶瓷機筒,不銹鋼支撐筒,陶瓷纖維隔熱層,磁熔線纜以及磁熔電控箱,所述不銹鋼支撐筒支撐陶瓷料筒。
進一步地,所述陶瓷纖維隔熱層為單層包覆或多層包覆,可通過該隔熱層的厚度來調節磁場的深度。
進一步地,所述金屬螺桿的材質為工具鋼。
進一步地,所述螺桿的直徑根據陶瓷機筒的厚度來定,當所述機筒壁厚為20-25mm時,螺桿直徑為30mm左右,其直徑隨著所述機筒壁厚的增加而增加,當所述機筒壁厚達到50-60mm時,所述螺桿直徑達到200mm左右。
進一步地,所述磁熔電控箱連接至磁熔線纜,用來控制磁熔線纜中的電流強度。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注塑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機的加熱系統為磁熔加熱系統。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特種陶瓷替代鋼質機筒,并用磁熔加熱系統,采用無接觸電磁感應加熱的方式,熱量直接產生在鋼質螺桿上,機筒內部加熱均勻,升溫降溫迅速,能產生大約95%的效能,并且運行部分處在低溫中因此無壽命的限制。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注塑機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磁熔加熱系統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中磁熔加熱系統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見圖1,為現有技術中注塑機整體結構示意圖,臥式注塑機包括機身1,液壓系統電機2,合模油缸3,固定模板4,合模機構5,拉桿6,移動模板7,成型模具8,固定模板9,機筒、螺桿和電加熱裝置10,料斗11,螺桿用減速箱12,驅動螺桿電動機13,注射用油缸14,計量裝置15,注射移動油缸16,操作臺17。由于現有技術中采用的是電加熱裝置,由電阻絲包裹在鋼質機筒的外壁,通過電阻絲本身產生高溫,然后熱量再慢慢地從鋼質機筒的外表面高溫傳到到鋼質機筒的中心低溫區,將塑料原料加熱至塑化溫度,再由鋼質螺桿將塑膠射出,進入模具,冷卻后制成塑料制品。這樣的話造成了很多缺點(在背景技術中已經詳述)。
本發明采用電磁感應的加熱方式,即“磁熔”加熱,用磁熔加熱系統替代原有的電加熱裝置。
圖2是本發明中磁熔加熱系統的橫截面示意圖(替代圖1中的10部分)。參見圖2,該磁熔加熱系統依次包括金屬螺桿18,陶瓷機筒19,不銹鋼支撐筒20,陶瓷纖維隔熱層21,磁熔線纜22。參見附圖3,該系統還包括磁熔電控箱23,連接磁熔線纜22,用于控制功率輸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熔之寶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天津熔之寶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8656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