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油井堵水用的硅酸鹽堵劑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83454.5 | 申請日: | 2012-08-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71445B | 公開(公告)日: | 2016-11-02 |
| 發明(設計)人: | 鄭力軍;王興宏;張榮;郭方元;楊海恩;朱家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K8/467 | 分類號: | C09K8/467;E21B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孟阿妮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井 堵水用 硅酸鹽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田化學用品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油井堵水用的硅酸鹽堵劑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在油田開發過程中,由于地層非均質性,原始地層存在的天然裂縫或者在開發過程中產生的人工裂縫,以及強采強注引起地層出砂、膠結物大量流失、膠結結構遭到破壞,使地層出現高滲透、大孔道、裂縫性的特征,從而導致油井含水急劇上升,產量迅速下降,水處理工作量加大,油藏采出程度低甚至出現水淹井,這類地層的封堵技術一直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無機堵劑或有機堵劑進行封堵。無機堵劑一般為常規的水泥堵劑。
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有機堵劑封堵強度不高或者封堵有效期短,常規水泥堵劑具有低水灰比,易產生沉降,泵注性差、初凝時間短,易將施工管柱堵死,給現場施工帶來一定的局限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油井堵水用的封堵強度高,泵注性好的油井堵水用的硅酸鹽堵劑。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油井堵水用的硅酸鹽堵劑,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組分:
通用硅酸鹽水泥:8-12%,微硅粉:1-3%,水玻璃:0.3-0.7%,木質素磺酸鈉:0.01~0.03%,其余為水。
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組分:
通用硅酸鹽水泥:10%,微硅粉:2%,水玻璃:0.5%,木質素磺酸鈉:0.02%,其余為水。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油井堵水用的硅酸鹽堵劑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攪拌過程中,按照配比依次將水玻璃、木質素磺酸鈉和微硅粉加入裝好水的攪拌罐中,攪拌均勻得到混合液;
(2)然后邊攪拌,邊向混合液中加入通用硅酸鹽水泥,即形成硅酸鹽堵劑基液;
(3)將硅酸鹽堵劑基液注入地層裂縫中。
本發明的硅酸鹽堵劑各組分的性能:
(1)通用硅酸鹽水泥
一般土木工程通常采用的水泥。
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包括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泥。
普通硅酸鹽水泥由硅酸鹽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普通硅酸鹽水泥(簡稱普通水泥),代號:P.O。
(2)微硅粉
微硅粉的主要化學成分是SiO2,含量達95%,其它還包括Fe2O3、Al2O3、CaO、K2O、Na2O、MgO等。微硅粉能很好地填充于硅酸鹽水泥空隙之中,既能起到分散作用,又能起到懸浮作用,提高漿液的流動性,增強漿液的泵送性能,而且能提高堵劑終凝后的耐沖刷性。
(3)水玻璃
水玻璃為硅酸鈉溶液狀態,硅酸鈉在以水為分散劑的體系中為無色、略帶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粘稠狀液體,能顯著增強堵劑強度。要求水玻璃模數M=2.4~3.8較為適宜。
(4)木質素磺酸鈉
系粉狀低引氣性緩凝減水劑,屬于陰離子表面活性物質,對水泥有吸附及分散作用,加入少量即可延緩體系的初凝時間。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的硅酸鹽堵劑具有水灰比高、泵注性好、初凝時間長、終凝后強度高,有較好的耐水沖刷性等優點,與地層本身物性相似,能達到油井堵水的施工要求,其性能適合于非均質裂縫性油藏。本發明通過封堵油井近井地帶裂縫,調整層間或層內關系,降低油井含水,提高產油量,為此類油藏注水開發中后期控水穩油,實現長期穩產,探索新的技術途徑。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實施例1
一種油井堵水用的硅酸鹽堵劑,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組分:
普通硅酸鹽水泥:10%,微硅粉:2%,水玻璃:0.5%,木質素磺酸鈉:0.02%,其余為水。
油井堵水用的硅酸鹽堵劑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攪拌過程中,按照配比依次將0.5%水玻璃、0.02%木質素磺酸鈉和2%微硅粉放入裝好87.48%水的攪拌罐中,攪拌均勻得到混合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8345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