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對稱花型等線密度交變段彩股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82024.1 | 申請日: | 2012-08-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582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31 |
| 發明(設計)人: | 金鳳珊;張培華;郭娟琛;鈕會為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蘭寶毛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2G3/28 | 分類號: | D02G3/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東亞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 地址: | 314000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對稱 密度 交變段彩股線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稱花型等線密度交變段彩股線,具體涉及能夠滿足普通橫機生產不同規格具有對稱花型效應的等線密度交變段彩股線,以及,單根等線密度交變段彩紗對稱花型針織成衣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紡織服裝逐漸趨向時尚化、個性化。為了順應市場的需求,紡織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將會向更新、更奇、更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由于織物的組織變化是有限的,而新型紗線能夠極大程度的提高紡織產品的花色品種滿足人們時尚、個性、新穎的著裝心理。新型紗線的發展,有的改變了紗線的結構,進而形成了獨特風格的紡織品;有的改變了紗線的色澤效應,從而使紡織品具有鮮明的外觀效應和豐富的色彩。
段彩紗是近年來研究比較多的新型紗線,以其加工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經過染色方法加工的段染紗線、混色紗、印花紗、彩虹紗等,這種工藝流程較長,設備投資費用較大,染色色牢度差,染整過程中產生的廢液對環境污染較大,且加工成本相對較高,同時,由于設備的局限性,段染的長度、片段受到限制,制約了段染紗線的發展;二是由花式捻線機加工的段彩紗線,其中按芯線與飾線喂入速度的不同與變化,又可分為超喂型和控制型如竹節紗、大肚紗、結子紗等段彩紗;三是在普通環錠細紗機上經過改造,采用三羅拉法和四羅拉法成為竹節狀的段彩紗線。以上三種紡紗方法對紡制高檔羊絨段彩針織產品具有局限性。
目前針織成衣的花型主要有電腦提花橫機通過制版應用多根色紗進線編織產生花型,成衣偏重;采用多根色紗交替應用編織成橫條的段彩效果;通過白紗編織成衣,再進行成衣染色或印花,產生花型。
然而,如何實現單根等線密度交變段彩紗的差別化,在普通橫機編織對稱花型的針織成衣是針織行業中的一個難題。
專利號201010616326.9公開了一種等線密度環錠紡段彩紗成紗方法及裝置。將線密度特數分別為T甲、T乙的甲、乙二組纖維條,經導紗桿、分條柵喂入后羅拉軸上的固定后羅拉和活套后羅拉,采用速度藕合等量喂入控制方法,使甲、乙二組纖維條在喂入速度分段變化的工藝要求下、保持任何時段,甲、乙二組纖維條喂入量之和不變地被喂入后牽伸區,經集條器集束后,以不同的牽伸比喂入中羅拉,在紡紗機的前牽伸區匯合,經前羅拉的牽伸輸出,被加捻成等線密度段彩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滿足普通橫機生產不同規格具有對稱花型等線密度交變段彩股線。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對稱花型等線密度交變段彩股線的產品。
本發明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對稱花型等線密度交變段彩股線,制造方法包括散纖維染色、和毛加油、半精梳紡紗和粗梳毛紡紡紗工藝,段彩股線至少有A/B和C兩種等線密度、三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紗線組成,A、B紗線運用6:4或4:6的黃金分割點確定對稱花型的段數為2段,每個循環段中,A、B色二組的喂入量之和保持不變,而A、B色粗紗喂入中羅拉分段時間的比值為6:4或4:6,當喂入A色粗紗時,A色粗紗牽伸倍數低于B色粗紗的牽伸倍數;當喂入B色粗紗時,B色粗紗牽伸倍數低于A色粗紗的牽伸倍數,在紡紗機的前牽伸區會合,經前羅拉的牽伸輸出,通過設定紡紗捻度和前羅拉出條速度,實現對稱花型的等線密度長度可控的交變段彩紗。
在上述方案基礎上,所述的對稱花型等線密度交變段彩股線制造方法按下述步驟:
第一步:先對散纖維通過染色成色纖維,所述的散纖維是:山羊絨、綿羊毛或各種天然動植物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合成纖維,通過不同纖維的染色工藝進行散纖維染色成色纖維,然后,根據市場需求配比成純山羊絨、純羊毛或二種以上各種色纖維共混成混紡組合;
第二步,根據A、B、C不同的顏色要求將不同配比的色纖維按重量百分比分別進行投料,在負壓風力作用下,橫鋪直取,進行多次的混合并加油水,形成均勻的束纖維狀,A、B、C色纖維分別打包存放不少于8小時,完成和毛加油工序;
第三步,A、B色粗紗條的制造:A、B色粗紗條采用半精梳紡紗工藝,在梳毛過程中,纖維通過喂毛斗均勻平鋪在喂毛簾上,通過蓋板與高速回轉的錫林產生速比,充分梳理,減少毛粒,使纖維順直均勻分布成毛網,通過集合成毛條,并條時分四次重復操作,分別獲得單位重量相同而顏色不同的A、B色粗紗條,其中,每次并條時調節羅拉隔距,第一次并條時,羅拉隔距為14×21mm,依次羅拉隔距比前一次減少1mm,四并下機時,平均纖維長度在34~36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蘭寶毛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浙江蘭寶毛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8202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