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撇渣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81607.2 | 申請日: | 2012-08-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763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14 |
| 發明(設計)人: | 羅霞光;李建云;郭東;曾暉;張英;周小輝;白志剛;周林;張炯;張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B7/14 | 分類號: | C21B7/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銘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郭鴻禧 |
| 地址: | 271104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撇渣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作為高爐煉鐵出鐵時渣鐵分離裝置的撇渣器,尤其涉及新型高效的撇渣器。
背景技術
在煉鐵生產中,從高爐鐵口流出的渣鐵因為其密度不同而出現渣、鐵分層現象,目前利用撇渣器實現渣、鐵分離。
參見圖1,目前普片使用的撇渣器主要由前溝槽1、過道眼2、下渣溝頭3、過梁4、殘鐵眼5、小井6組成,過梁4設置在前溝槽1之后、小井6之前,過梁4下端與溝底之間的通道為過道眼2,小井6的下部設有殘鐵眼5。
渣鐵混合物經出鐵口流出至前溝槽后,呈現層流狀態,因為熔渣密度小于鐵水密度,因此熔渣將浮在鐵水上面,鐵水經過道眼2流至小井6,并由支鐵溝流入鐵水罐,而熔渣則被過梁4擋在前溝槽1,熔渣被積存一定厚度后經過下渣溝頭3流至渣處理系統。
但是,目前所使用的撇渣器并不能完好的實現撇渣功能,仍有大約0.8%~1%的爐渣隨著鐵水一起進入鐵水罐,從而產生如下不良影響:
1.由于爐渣所含有害元素較多,特別是硫含量接近1%,將造成脫硫劑消耗增加,也將對品種鋼的冶煉產生不利影響;
2.由于渣量大,在鐵水罐扒渣過程中將會把大量的鐵裹在渣中被扒走,嚴重影響金屬收得率。
3.渣量較大,與后續生產環節銜接不好易造成鐵水罐結殼,為防止該現象的產生,鐵水罐需投入較多的保溫劑,造成煉鐵成本升高。
4.渣量大,造成扒渣器具消耗的增加,導致成本增加。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如上所述的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與現有的撇渣器相比,設計更為合理、撇扎效果更好、且易于實現維修維護的新型高效撇渣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撇渣器,包括前溝槽1、過道眼2、第一下渣溝頭3、第一過梁4、殘鐵眼5、小井6,所述過梁4設置在所述前溝槽1之后、所述小井6之前,所述過道眼2為所述過梁4下端與溝底之間的通道,所述殘鐵眼5設置在所述小井6的下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過梁9和第二下渣溝頭8,所述第二過梁9設置在小井溝頭7后部,所述第二下渣溝頭8設置在所述第二過梁9的前方、第一過梁4的后部。
并且,所述第二過梁9小于所述第一過程4。
并且,所述第二下渣溝頭8設置為比所述小井溝頭7高150mm~200mm。
根據本發明所提供的撇渣器,可有效解決現有的撇渣器因撇渣效率低而導致的鐵水中帶渣量較高、爐渣易結殼、脫硫劑用量大、鐵水罐保溫劑耗量高、扒渣器具耗量大等影響生產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的撇渣器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所提供的撇渣器結構的示意圖。
主要符號:
1為前溝槽,2為過道眼,3為第一下渣溝頭,4為第一過梁,5為殘鐵眼,6為小井,7為小井溝頭,8為第二下渣溝頭,9為第二過梁。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圖2是本發明所提供的撇渣器結構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發明的前溝槽1、過道眼2、第一下渣溝頭3、第一過梁4、殘鐵眼5和小井6的結構與現有技術相同,其中,第一下渣溝頭3對應于現有技術的下渣溝頭,第一過梁4對應于現有技術的過梁。
本發明在小井溝頭7后部增設一道第二過梁9,在第二過梁9的前方、第一過梁4的后部設置第二下渣溝頭8。該第二過梁9與小井溝頭7的底面可形成一個過道眼,經過一遍渣鐵分離的鐵水通過第二過梁9和第二下渣溝頭8可進行第二次渣鐵分離。
在本發明中,由于經過一遍渣鐵分離的鐵水中帶渣不多,因此第二過梁9尺寸設為小于第一過梁4,以保證只撇渣、不帶鐵。
并且,在本發明中,第二下渣溝頭8設置為比小井溝頭7高150mm~200mm,以保證渣中不帶鐵。
上述的第二過梁9和第二下渣溝頭8的尺寸參數可根據渣鐵水模型具體確定,以實現二次撇渣功能。在這里,由于第二過梁9和第二下渣溝頭8的尺寸確定不屬于本發明的發明內容,因此在此省略說明。
根據本發明的上述結構,經過第一過梁4和第一下渣溝頭3進行了一次渣鐵分離的鐵水,經小井6流至由第二過梁9與小井溝頭7的底面形成的過道眼,經過一次渣鐵分離后剩余的熔渣被第二過梁9擋在小井溝頭7,熔渣被積存一定厚度后經過第二下渣溝頭8流至渣處理系統。
下面結合實施例說明本發明所提供的撇渣器的良好效果。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未經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8160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自適應光斑輪廓調控及測量系統
- 下一篇:托管型呼叫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