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尾巨桉無節材培育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80120.2 | 申請日: | 2012-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635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07 |
| 發明(設計)人: | 任世奇;項東云;陳健波;周維;劉媛;盧翠香;葉露;李昌榮;郭東強;鄧紫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G23/00 | 分類號: | A01G23/00;A01G1/00;A01G7/06 |
| 代理公司: | 廣西南寧公平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黃永校 |
| 地址: | 530002 廣***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尾巨桉無節材 培育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桉樹定向培育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尾巨桉無節材培育方法。
技術背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木制品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大,已達到供不應求的局面。提高木材的產量和質量是緩解其不足壓力的有力措施。有研究表明,除生長特性外,樹干的彎曲和多節是影響其產品產量和質量的主要因子。對林木進行適當修枝,即能減少樹體節疤和尖削度、增加樹干通直度和圓滿度,又能促進林木生長、提高產量,進而培育出優質高干無節材,同時還能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因此,作為一項有效的目的樹培育方法,林木的修枝已被接受和采用。
桉樹生長快,輪伐期短,木材產量高等特點,已成為我國華南地區最主要的造林樹種,而尾巨桉無性系是目前種植面積最大的桉樹樹種,是緩解木材資源嚴重不足的優良桉樹無性系。尾巨桉人工林栽培9~15個月即可達到郁悶,林分郁閉后,樹冠下層陽光不足,下層枝變為消耗枝,并逐漸干枯脫落,在樹干上形成死節、空洞,嚴重影響木材質量和木制品品質。若修去一些競爭枝和密集枝,既能改善林分內通風和光照條件、減少水分蒸騰和降低養分消耗,又能促進生長、減小尖削度、增加圓滿度、減少死節和空洞、降低病蟲害發生,對培育優質高干無節材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尾巨桉無節材培育方法,能夠避免尾巨桉自然整枝造成枝條干枯直接脫落或者干枯枝條斷裂后留下殘枝茬形成死節,又可促進林木生長,減小樹干尖削度,增加樹干圓滿度。
本發明通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達到上述目的,一種尾巨桉無節材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修枝時間是在苗木定植后生長9~15個月,進入第二年的2月或3月時進行,此時樹冠下方開始出現枯死枝條,待第一次修枝完成后進入下一年的2月或3月時進行第二次修枝;
(2)修枝方式是緊貼樹干從上往下迅速削枝,保持茬口平滑,不留枝茬;
(3)修枝強度是以樹干上著生的活枝厚度為基準,由樹冠下部往樹梢方向去掉整個活枝樹冠的50%。
本發明的突出優點
1、有效地防止尾巨桉自然整枝后形成的樹干孔洞或枯枝茬,提高木材的硬度和強度;
2、顯著降低尾巨桉原木旋切單板的孔洞、死節、開裂、平整度和光滑度,提升膠合板質量品質,提高產品價值;
3、明顯促進生長季節樹木的胸徑、樹高和單株材積生長,提高林木生長速度,增加林分蓄積量;
4、促進上部樹干橫向增粗,減小樹干尖削度,增加樹干圓滿度,提高木材出材率和附加值。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在桉樹適宜栽培區,春節實施苗木定植,采用通常造林密度2m×3m,林分生長9~15個月達到郁閉,此時,樹干基部至樹梢著生密集活枝條。準備好鉤刀,接上2m~3m長手柄,在即將進入生長期的2月或3月時,開始進行修枝處理,修枝強度為整個樹干活枝樹冠從下部往上1/2全部修掉(即是整個樹高的1/2),修枝時注意刀面貼緊樹干從上往下迅速切除枝條,要求不留枝茬、茬口平滑。對于直徑超過2cm的較粗枝條,若一次未完全切除枝條,仍留有茬樁,可重復上述處理,直到樹干枝茬貼緊樹干為止。在執行修枝處理過程中,允許削去樹干表面少量樹皮,但一定不能撕裂樹皮,以免延遲傷口愈合時間。此時完成幼林的第一次修枝處理。翌年2月或3月,準備好相同鉤刀,接上6m~8m長手柄,同樣修去整個樹干活枝樹冠從下部往上的1/2全部修掉,此后,無節樹干已到8m~10m。上述連續2年執行的2次修枝處理過程中,林分按正常經營措施進行除雜、追肥等,保證修枝后林分有足夠的養分以補充短期傷害,正常經營5~6年后將產出優質小中徑級尾巨桉無節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8012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