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鋼換熱器管束表面改性鋅鋁稀土共滲方法及其滲劑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79713.7 | 申請日: | 2012-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668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07 |
| 發明(設計)人: | 文軍紅;羊東明;吐依洪江;代維;賈雷;梁根生;姚金花;陳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3C10/52 | 分類號: | C23C10/52 |
| 代理公司: | 烏魯木齊合縱專利商標事務所 65105 | 代理人: | 湯建武;周星瑩 |
| 地址: | 842017 新疆維吾爾自治***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換熱器 管束 表面 改性 稀土 方法 及其 | ||
1.一種鋼換熱器管束表面改性鋅鋁稀土共滲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驟進行:第一步,將鋼換熱器管束經過表面預處理;第二步,將第一步處理后的鋼換熱器管束包埋在滲劑中;第三步,加熱滲劑使滲劑在480℃至580℃的溫度下進行鋅鋁稀土共滲,共滲時間為不少于12小時,形成鋅鋁稀土共滲層;其中:滲劑按重量份組成為鋅粉?40份至45份、鋅鋁鈰合金粉40份至50份、氧化鋁粉8份至12份、氯化銨2份至3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換熱器管束表面改性鋅鋁稀土共滲方法,其特征在于鋅粉為100目至150目的鋅粉或/和鋅鋁鈰合金粉為150目的鋅鋁鈰合金粉或/和氧化鋁粉為100目至150目的氧化鋁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鋼換熱器管束表面改性鋅鋁稀土共滲方法,其特征在于鋅鋁鈰合金粉中按重量份組成為鋅33份至36份、鋁8份至10份、鈰1份至2份。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鋼換熱器管束表面改性鋅鋁稀土共滲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熱滲劑使滲劑在480℃的溫度下進行以鋅為主共滲,以鋅為主共滲時間為不少于12小時;在以鋅為主共滲完成后繼續加熱滲劑使滲劑在580℃的溫度下進行以鋁為主的共滲,以鋁為主共滲時間為不少于12小時。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鋼換熱器管束表面改性鋅鋁稀土共滲方法,其特征在于鋅鋁稀土共滲層的厚度為95mm?至105mm。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鋼換熱器管束表面改性鋅鋁稀土共滲方法,其特征在于鋅鋁稀土共滲層的硬度為Hv400至Hv600。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鋼換熱器管束表面改性鋅鋁稀土共滲方法,其特征在于鋼換熱器管束經過表面預處理達到國際慣常通用標準Sa2標準、耐壓力范圍:殼程的為0.825?MPa、管程的為0.975MPa;鋼換熱器管束的材質為20#碳鋼。
8.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意權利要求所述的鋼換熱器管束表面改性鋅鋁稀土共滲方法中所使用的滲劑,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組成為鋅粉?40份至45份、鋅鋁鈰合金粉40份至50份、氧化鋁粉8份至12份、氯化銨2份至3份。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鋼換熱器管束表面改性鋅鋁稀土共滲方法中所使用的滲劑,其特征在于鋅粉為100目至150目的鋅粉或/和鋅鋁鈰合金粉為150目的鋅鋁鈰合金粉或/和氧化鋁粉為100目至150目的氧化鋁粉。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鋼換熱器管束表面改性鋅鋁稀土共滲方法中所使用的滲劑,其特征在于鋅鋁鈰合金粉中按重量份組成為鋅33份至36份、鋁8份至10份、鈰1份至2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79713.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C23C 對金屬材料的鍍覆;用金屬材料對材料的鍍覆;表面擴散法,化學轉化或置換法的金屬材料表面處理;真空蒸發法、濺射法、離子注入法或化學氣相沉積法的一般鍍覆
C23C10-00 金屬材料表面中僅滲入金屬元素或硅的固滲
C23C10-02 .被覆材料的預處理
C23C10-04 .局部表面上的擴散處理,例如使用掩蔽物
C23C10-06 .使用氣體的
C23C10-18 .使用液體,例如鹽浴、懸浮液的
C23C10-28 .使用固體,例如粉末、膏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