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主板自動檢測的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78299.8 | 申請日: | 2012-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760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2 |
| 發明(設計)人: | 孫志銀;孫廣文;胡雄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達豐(上海)電腦有限公司;達功(上海)電腦有限公司;達人(上海)電腦有限公司;達利(上海)電腦有限公司;達群(上海)電腦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28 | 分類號: | G01R31/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張妍 |
| 地址: | 201611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主板 自動檢測 裝置 方法 | ||
1.一種主板自動檢測的裝置,是一種對主板進行自動檢測、開機顯示及上傳測試結果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中包含:
平行有間隔布置的上針板及下針板,待測試的主板置于所述上針板及下針板之間;
一個天板,其與所述上針板之間,通過設置的若干支撐塊連接;
一個氣缸,其通過連接天板,帶動所述天板及支撐塊動作,使所述上針板向靠近或遠離所述下針板的方向運動,進而使得所述上針板及下針板上分別設置的若干探針與主板上相應的接口位置接觸,形成信號連接;
所述治具中還包含對所述氣缸動作進行控制的單片機控制模組;若干所述探針與所述主單片模組的相應接口之間形成有信號連接,從而使所述單片機控制模組能夠獲取主板的數據信息進行自動檢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主板自動檢測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單片機控制模組中進一步包含單片機,以及與所述單片機信號連接,并在所述單片機的控制下對主板的BIOS電池電壓進行偵測的電壓比較機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主板自動檢測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單片機控制模組還包含與所述單片機信號連接,并受所述單片機控制的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進一步與相應的若干繼電器信號連接,并通過驅動所述繼電器分別對主板的上電、開機及所述氣缸的運作進行控制。
4.如權利要求2所述主板自動檢測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單片機控制模組還包含與所述單片機信號連接,受所述單片機控制的譯碼機構,所述譯碼機構對所述主板發送的信號進行譯碼,根據譯碼結果形成判斷主板是否能夠實現自檢及開機顯示的代碼,并將代碼發送至所述單片機以及與所述譯碼機構信號連接的數碼管。
5.如權利要求2所述主板自動檢測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單片機控制模組的單片機還包含基于SPI協議來獲取所述主板的SN條碼及MAC?ID信息的讀取機構。
6.如權利要求2所述主板自動檢測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單片機控制模組還包含與所述單片機信號連接,并在所述單片機控制下將主板檢測結果上傳到外部系統的串口通訊機構。
7.一種主板自動檢測的方法,使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裝置實現,裝置中的單片機控制模組進一步包含單片機,以及與所述單片機信號連接并受所述單片機控制的電壓比較機構、驅動機構、譯碼機構、串口通訊機構、主板的SN條碼及MAC?ID信息的讀取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一,在待測試的主板上手動安裝CPU和RAM,將主板放入上針板和下針板之間,由驅動機構驅動相應的繼電器來控制氣缸運動,帶動上針板朝靠近下針板的方向運動,通過上針板和下針板上分別與主板相應接口位置形成信號連接的探針,將主板的信息傳送到所述單片機控制模組的相應機構;
步驟二,通過單片機控制模組對主板進行自動檢測,進一步包含以下過程:
步驟A,通過電壓比較機構偵測主板的BIOS電池電壓,如果電池電壓處在設定的電壓范圍內,判斷主板上安裝了BIOS電池,繼續步驟B的自動檢測過程;反之,電池電壓不在設定范圍內,判斷主板上漏裝了BIOS電池,直接跳轉到步驟三;
步驟B,由驅動機構驅動相應的繼電器,控制主板上電;單片機通過SPI協議,從主板讀取SN條碼及MAC?ID信息;
步驟C,由驅動機構驅動相應的繼電器,控制主板進行模擬開機;等待主板的自檢;單片機讀取由譯碼機構對主板傳輸信號進行譯碼后得到的數碼管代碼,通過代碼來判別主板是否已通過自檢并能夠實現開機顯示,并控制相應的數碼管及指示燈點亮或熄滅來提示檢測結果;
步驟D,單片機將對主機的檢測結果,通過串口通訊機構上傳到外部的系統用于后續處理;
步驟E,由驅動機構驅動相應的繼電器,控制主板進行模擬關機,再使主板斷電;
步驟三,等待主板的自檢測試完成后,控制氣缸帶動上針板朝遠離下針板的方向運動,取出測試完畢的主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達豐(上海)電腦有限公司;達功(上海)電腦有限公司;達人(上海)電腦有限公司;達利(上海)電腦有限公司;達群(上海)電腦有限公司,未經達豐(上海)電腦有限公司;達功(上海)電腦有限公司;達人(上海)電腦有限公司;達利(上海)電腦有限公司;達群(上海)電腦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78299.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