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薄荷腦及薄荷素油生產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76817.2 | 申請日: | 2012-08-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752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14 |
| 發明(設計)人: | 何海森;范恒廣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銀豐日化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35/12 | 分類號: | C07C35/12;C07C29/74;C11B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6626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薄荷腦 薄荷 素油 生產工藝 |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薄荷腦及薄荷素油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薄荷腦及薄荷素油的生產,普遍存在雜質較多,品質較低現象。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薄荷腦及薄荷素油生產工藝,生產的薄荷腦及薄荷素油品質較高。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薄荷腦及薄荷素油生產工藝,是以薄荷粉或薄荷油作為生產原料,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①、將原料在烘房內液化,烘房內溫度控制為60~70℃,形成薄荷原料油;
②、將液化后的薄荷原料油打入脫水罐,脫水至低于0.03%,控制溫度為80~90℃,控制真空度為720~750mmHg;
③、進入調配釜中,通過加入冰油調節至含左旋腦87.5~88.5%;
④、進入壓濾機,過濾雜質,操作壓力≤3?bar;
⑤、打入結晶庫,在-2~-8℃下結晶12~14天;
⑥、負壓抽濾分離出半成品薄荷腦和冰油;
⑦、半成品薄荷腦在38~41℃下烘腦40h,再經過涼腦、包裝得成品薄荷腦;
⑧、將第⑥步分離的冰油在-10~-20℃下凍析16~24h,分離出毛素油;
⑨、將毛素油脫水至低于0.03%,控制溫度為80~90℃,控制真空度為720~750mmHg;
⑩、脫水后的毛素油進入蒸餾釜,控制溫度為100~150℃,控制真空度為720~750mmHg,分離出薄荷素油和殘留物,薄荷素油進入壓濾機過濾雜質,操作壓力≤3?bar,得薄荷素油。
本發明薄荷腦及薄荷素油生產工藝,工藝設計合理,生產的薄荷腦及薄荷素油品質較高。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薄荷腦及薄荷素油生產工藝,是以薄荷粉或薄荷油作為生產原料,步驟如下:
①、將原料在烘房內液化,烘房內溫度控制為60~70℃,形成薄荷原料油。
②、將液化后的薄荷原料油打入脫水罐,脫水至低于0.03%,控制溫度為80~90℃,控制真空度為720~750mmHg。
③、進入調配釜中,通過加入冰油(第⑥步分離產物)調節至含左旋腦87.5~88.5%(薄荷粉的左旋腦為96%,薄荷原油的左旋腦為76%,冰油含左旋腦為60%,左旋腦是一種天然薄荷中存在的成份。因此用低度的薄荷原油或冰油,來調節至含左旋腦87.5~88.5%)。
④、進入壓濾機,過濾雜質,操作壓力≤3?bar。
⑤、打入結晶庫,在-2~-8℃下結晶12~14天。
⑥、負壓抽濾分離出半成品薄荷腦和冰油。
⑦、半成品薄荷腦在38~41℃下烘腦40h,再經過涼腦、包裝得成品薄荷腦,成品薄荷腦的左旋腦為99.99%。
⑧、將第⑥步分離的冰油在-10~-20℃下凍析16~24h,分離出毛素油。
⑨、將毛素油脫水至低于0.03%,控制溫度為80~90℃,控制真空度為720~750mmHg。
⑩、脫水后的毛素油進入蒸餾釜,控制溫度為100~150℃,控制真空度為720~750mmHg,分離出薄荷素油和殘留物,薄荷素油進入壓濾機過濾雜質,操作壓力≤3?bar,得薄荷素油。
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發明工藝所作的舉例和說明,所屬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發明的工藝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銀豐日化有限公司,未經安徽銀豐日化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7681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育苗盤用覆膜劑及其制備、使用方法
- 下一篇:高溫高壓循環攪拌氣液相反應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