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冶金礦山高阻狀態下的電氣設備接地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72290.6 | 申請日: | 2012-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902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1 |
| 發明(設計)人: | 呂鋼 | 申請(專利權)人: | 鞍鋼集團礦業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4/66 | 分類號: | H01R4/66 |
| 代理公司: | 鞍山貝爾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林治錦 |
| 地址: | 114001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冶金 礦山 狀態 電氣設備 接地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力設備接地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冶金礦山高阻狀態下的電氣設備接地系統。
背景技術
高阻狀態下的電氣設備接地,通常采用地網和深孔垂直接地極。現代冶金礦山電網中的變電所,設計要求接地電阻值<4歐姆。但是由于礦山地質條件復雜,表面土壤覆蓋層比較薄,一般呈現巖石巖塊結構,孔隙率比較小,電阻率比較高(1000~5000歐.米)。當地下深度在10米左右時,電阻率大幅度增加。因此采用常規的設計是很難達到設計要求的。為了降低接地電阻。往往將地網的面積擴大很多。以一個60kv的冶金礦山電網中的變電所為例電阻率在1200歐.米,如果要求接地電阻值<4歐姆,則地網的面積必須>15000平方米。而且,由于沖擊電流(雷電流和短路電流)的作用那個時間短,陡坡很大,引起地網上的感抗極度增加沿水平接地極的末端將會有很大的壓降,使地網上的電位分布很不均勻,很大的電位差容易燒壞通信設備、控制電纜。良好接地線即是安全保護的基礎,也是設備工作穩定的基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使電氣設備的任何部分與大地(土壤)間作良好的電氣連接,確保電氣設備正常工作和安全防護的冶金礦山高阻狀態下的電氣設備接地系統。
包括采用地網和深孔垂直接地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網是在巖石層上鋪設網狀平面地網,所述的深孔垂直接地極為深孔垂直接地排,所述的網狀平面地網和深孔垂直接地排間隔設置,連接成為封閉型網格結構立體接地網。
所述的網狀平面地網的網孔的數量由下面的經驗公式計算:
N=【A/B*(1.8—2.0)*6】
式中:N為網狀平面地網的網孔數量,
??????A為網狀平面地網的長度,米
B為網狀平面地網的寬度,米
A>B
所述的鋪設深孔垂直接地排的圓鋼的直徑為90—110mm,?所述的深孔的深度為10—30米,圓鋼的周圍設有一層長效化學降阻劑。
所述的深孔垂直接地排鋪設4—10處。
所述的深孔垂直接地排由2—3個并列緊挨的作為深孔垂直接地極的圓鋼所組成。
所述的網狀平面地網由角鋼溝槽,設在角鋼溝槽中的一組支架及與此一組支架相連接的鍍鋅扁鋼所組成,并在角鋼溝槽、支架和鍍鋅扁鋼之間灌注有長效化學降阻劑。
本發明的突出優點有:
1、?由于本發明采用了上述網狀平面地網和深孔垂直接地排連接成為封閉型網格結構立體接地網,其平面接地網是在巖石層鋪設,組成巖石層平面優化接地網,且網狀平面地網的網孔數量由經驗公式計算出來,可以使接地網的接地電阻值達到最佳設計要求,而接地網的面積可以比普通接地網的面積減少5~8倍。
2、按照本發明的深孔垂直接地排,可以使各個垂直接地棒的泄流能力組合起來相互影響,產生組合效應,每個垂直接地棒的泄流能力得到成倍增加。
本發明能使電氣設備的任何部分與大地(土壤)間作良好的電氣連接,確保電氣設備正常工作和安全防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平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冶金礦山高阻狀態下的電氣設備接地系統,包括采用地網和深孔垂直接地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網是在巖石層上鋪設網狀平面地網1,所述的深孔垂直接地極3為深孔垂直接地排,所述的網狀平面地網和深孔垂直接地排間隔設置,連接成為封閉型網格結構立體接地網。
所述的網狀平面接地網的網孔2的數量由下面的經驗公式計算:
N=【A/B*(1.8—2.0)*6】
式中:N為網狀平面地網的網孔2數量,
??????A為網狀平面地網的長度,米
B為網狀平面地網的寬度,米
A>B
所述的鋪設深孔垂直接地排的圓鋼的直徑為90—110mm,?所述的深孔的深度為10—30米,圓鋼的周圍設有一層長效化學降阻劑。
所述的深孔垂直接地排敷3設4—10處。
所述的深孔垂直接地排3由2—3個并列緊挨的作為深孔垂直接地極的圓鋼所組成。
所述的網狀平面地網1由角鋼溝槽,設在角鋼溝槽中的一組支架及與此一組支架相連接的鍍鋅扁鋼所組成,并在角鋼溝槽、支架和鍍鋅扁鋼之間灌注有長效化學降阻劑。
所述的一組支架的各個支架之間的距離為1.3—1.7米。
例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鞍鋼集團礦業公司,未經鞍鋼集團礦業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7229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