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熔融鹽電解制備稀土金屬合金的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271317.X | 申請日: | 2012-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723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2 |
| 發(fā)明(設計)人: | 欒文洲;李宗安;苗睿瑛;陳德宏;王志強;張志琦;張小偉;郭栩毅;周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5C3/36 | 分類號: | C25C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程鳳儒 |
| 地址: | 100088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熔融 電解 制備 稀土金屬 合金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熔融鹽電解制備稀土金屬合金的方法,特別涉及一種熔融鹽電解直接制備稀土金屬合金的方法,屬于稀土金屬合金制備領域。
背景技術
稀土金屬合金在新材料領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稀土永磁材料、稀土貯氫材料、稀土核材料、超磁致伸縮材料、磁致冷材料等以稀土金屬/合金或高純稀土金屬/合金作為主要成分或添加劑的新功能材料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稀土金屬合金不僅廣泛用于冶金、石油化工等傳統(tǒng)產業(yè),而且在磁性、光纖通訊、貯氫能源、超導等材料領域也是不可缺少的,直接影響著光學儀器、電子、航空航天、核工業(yè)等新興高技術產業(yè)發(fā)展的速度和水平。
傳統(tǒng)的稀土金屬合金制備方法主要有三種,包括純金屬熔融對摻法、還原擴散法以及熔鹽電解法。
其中純金屬熔融對摻法需要以純金屬為原料,加工工序長,成本高,易偏析;還原擴散法的加工過程工序復雜冗長,最終產品純度低,易混入雜質。
由于稀土元素原子半徑較大,其內層電子對外層電子的屏蔽作用,使其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吸引力減弱。因此稀土元素都很活潑,其電極電勢較負(-2.52~-2.25V),在水溶液中很難電沉積,故稀土金屬及合金的電解通常都是在熔鹽體系中進行的。傳統(tǒng)的熔鹽電解法采用氟鹽體系氧化物共沉積法制備稀土金屬合金,比較經濟方便,不用還原劑,又可連續(xù)生產。
但對于變價稀土金屬釤(Sm)、銪(Eu)、銩(Tm)或鐿(Yb)來說,由于它們的+2價離子的電子結構保持或接近半充滿或全充滿狀態(tài),即Sm2+離子(4f6)、Tm2+離子(4f6)和Yb2+離子(4f7),因此其穩(wěn)定氧化態(tài)不僅有+3價,還有+2價。在實際電解過程中,它們在陰極不完全放電,成為低價離子,而后又被氧化為高價態(tài),發(fā)生+3價與+2價的循環(huán)氧化還原反應,空耗電解電流。因此生產實踐中,采用傳統(tǒng)熔鹽電解法基本得不到變價稀土金屬,難以大量連續(xù)生產變價稀土金屬合金。
專利申請WO99/64638中,英國劍橋大學材料科學與冶金學系的DJFray,TW?Farthing,Z?Chen等三人介紹了一種熔鹽電脫氧制備金屬或合金的方法,這是他們在二十世紀末發(fā)明的一種新的金屬及合金制備技術-FFC劍橋法(Fray-Farthing-Chen?Cambridge?Process)。這種方法工藝簡單、成本低廉、環(huán)境友好,也稱為熔鹽電脫氧法。FFC劍橋工藝的核心是將固態(tài)氧化物制成陰極并在低金屬熔點的溫度和熔鹽分解電壓下電解,其間金屬氧化物被電解還原,氧離子進入熔鹽并遷移至陽極放電,在陰極則留下純凈的固態(tài)金屬或合金。該方法在電解初期,反應速度較快,電流或能量效率較高,得到的純金屬在陰極析出,但是隨著反應的進行,得到的純金屬在陰極表面富集,逐漸形成固態(tài)金屬硬殼,嚴重阻礙了陰極內部氧遷移到表面的速度,妨礙了電解的正常進行,造成了后期除氧速度顯著下降,同時效率顯著降低。
美國專利US?2004?0052672?A1中,D?J?Fray和陳政介紹了一種金屬及合金粉末制備方法,即將金屬化合物(M1X)粉末通過例如粉漿澆注、壓制和/或燒結制成陰極,浸入熔鹽中,施加陰極電位實施電脫氧。該發(fā)明與FFC相似,隨著電解進行,陰極析出的固態(tài)產物不斷累積,最終阻礙X的遷移和脫附過程,降低效率和最終產品純度。
為克服上述兩發(fā)明專利的缺點,在歐洲專利EP?1448802?B1中,F(xiàn)ray等人介紹了一種固體材料處理方法,其最大的創(chuàng)新點是在FFC工藝基礎上,引入活性元素,在電解反應進行到一定程度,效率降低后,停止通電。之后通過該活性元素與固態(tài)氧化物陰極發(fā)生還原反應,奪取氧,使陰極的脫氧反應繼續(xù)進行,以期達到最佳的脫氧效果。但活性元素的引入容易污染陰極產物,同時活性元素引入方法也較為復雜。
與EP?1448802?B1類似,日本Kyoto大學在2002年提出了一種OS法,在FFC工藝基礎上,將少量Ca單質與氧化物共同制成陰極,利用活性Ca作為電解開始的引發(fā)劑和催化劑,與電化學脫氧共同進行。
中國專利200910031208.9介紹了一種熔鹽電脫氧制備鏑鐵、鋱鐵及鏑鋱鐵合金的方法,其工藝原理與FFC較為接近,在<800℃條件下進行電脫氧反應,至電流低于1.0安培時結束反應,在電解結束后,取出陰極放入真空感應爐內,重熔鑄錠得到最終產品。由于電解溫度低于800℃,因此得到的DyFe和TbFe合金呈現(xiàn)固態(tài)。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7131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無線網絡信息管理的方法和網絡設備
- 下一篇:自動調焦的投影系統(tǒ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