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便攜式雙皮帶生產線的連接裝置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268751.2 | 申請日: | 2012-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569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31 |
| 發(fā)明(設計)人: | 付迅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岸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47/52 | 分類號: | B65G47/52;B65G23/22 |
| 代理公司: | 蘇州慧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丁秀華 |
| 地址: | 215009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便攜式 皮帶 生產線 連接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便攜式雙皮帶生產線的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在工廠生產過程中,由于訂單數(shù)量的不定性,會導致生產線產能出現(xiàn)滿荷或空荷狀況。因此,需要生產線體能夠方便的拆裝,在生產繁忙時方便的增加線體,在生產空閑時減少線體以節(jié)約空間及成本。
由于皮帶生產線一般采用回環(huán)方式(圖未示),即皮帶通過馬達驅動以循環(huán)的方式運動,因此,在兩條皮帶生產線連接的地方,就形成了斷開的口子,產品便無法通過。一般采用一個電機驅動的過橋,來使產品通過皮帶生產線連接的地方。但這樣增加了一個電機,即增加了成本,也產生了電機損壞導致線體無法運行的隱患。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便攜式雙皮帶生產線的連接裝置,其能使雙線體方便靈活的進行連接,使產品順利的實現(xiàn)過渡,并降低生產成本。
為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攜式雙皮帶生產線的連接裝置,所述便攜式雙皮帶生產線具有多條雙皮帶線生產單元,每條雙皮帶線生產單元通過一電機驅動,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設置在相鄰兩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之間并包括兩條連接皮帶,所述兩條連接皮帶分別通過所述相鄰兩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的兩個電機進行驅動。
此外,本發(fā)明還提出如下附屬技術方案:
所述相鄰兩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包括第一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和第二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
所述兩條連接皮帶包括第一連接皮帶和第二連接皮帶,其中第一連接皮帶連接至所述第一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而第二連接皮帶連接至所述第二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
所述第一連接皮帶安裝在所述第一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的電機的電機軸上。
所述第二雙皮帶生產線單元包括連接軸,所述第二連接皮帶安裝在所述連接軸的上端。
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本發(fā)明的連接裝置使得便攜式雙皮帶生產線無需安裝額外的動力裝置即可實現(xiàn)產品在相鄰的兩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之間的靈活順利的進行過渡,節(jié)約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對應于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的便攜式雙皮帶生產線及其連接裝置的平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較佳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作進一步非限制性的詳細說明。
參照圖1,一種便攜式雙皮帶生產線,具有多條雙皮帶線生產單元,其中標號1和2分別為第一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和第二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每條雙皮帶線生產單元1(或2)均包括雙皮帶11(或21)、電機3以及連接軸7,該雙皮帶11(或21)的兩端分別套設在上述電機3的電機軸31和連接軸7上,這樣,電機3可驅動雙皮帶11(或21)以及連接軸7進行旋轉。
上述便攜式雙皮帶生產線還包括連接裝置4,所述連接裝置4設置在相鄰的第一、第二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1和2之間,并包括兩條連接皮帶,分別為第一連接皮帶5和第二連接皮帶6;其中第一連接皮帶5連接至所述第一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1,而第二連接皮帶6連接至所述第二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2。具體地,所述第一連接皮帶5安裝在第一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1的電機軸31的下端,而所述第二連接皮帶6安裝在所述第二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2的連接軸7的上端,這樣,所述兩條連接皮帶5和6分別通過上述相鄰兩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1和2的兩個電機3進行帶動,而無需另一的動力裝置。故而,第一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1的雙皮帶11上所運輸?shù)漠a品(圖未示)移動至連接裝置4時,由于本身的動力和產品的慣性,會使產品順利過渡到連接裝置4的連接皮帶5和6上,通過連接皮帶5、6的運轉,使得產品再由連接皮帶5和6過渡到第二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2的雙皮帶21上,從而順利的實現(xiàn)產品的過渡。因此,本發(fā)明的連接裝置使得便攜式雙皮帶生產線無需安裝額外的動力裝置即可實現(xiàn)產品在相鄰的兩條雙皮帶生產線單元之間的靈活順利的進行過渡,節(jié)約了生產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較佳實施例僅為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fā)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fā)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岸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岸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6875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流道平行流蒸發(fā)器
- 下一篇:法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