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污泥減量的復合微生物菌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65567.2 | 申請日: | 2012-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458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24 |
| 發明(設計)人: | 盧瓊;劉洪泉;李成義;王海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石家莊開發區德賽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C02F3/12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眾志華清知識產權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張明月 |
| 地址: | 050035 河北省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污泥 復合 微生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應用于環保領域的微生物菌劑,尤其是一種用于污泥處理的微生物菌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技術。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鎮及工業污水處理能力極大地提高,相應的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剩余污泥量也日趨龐大,且每年10%~15%的速度遞增,污泥污染日趨嚴重,污泥處理問題凸顯。我國目前的污泥主要以堆肥、填埋和隨意外運的形式處理,呈混亂狀態,其比例大致為堆肥10%、填埋20%、隨意外運簡單填埋和堆放占70%。即使現行污水處理廠對污泥進行了濃縮處理,但由于技術和污泥脫水難度的限制往往達不到要求,含水率高達80%的濕污泥不但增加了運輸難度,而且使運輸路線周邊的環境面臨威脅,同時給后續的處置帶來不便。如果不把處理污水過程中產生的剩余污泥處置好,其中所含病原微生物、重金屬等污染物將轉移到周圍環境中造成二次污染。
人們對污泥處理問題的關注多集中在末端治理,很少對污泥發生量的過程控制加以研究。目前國內外研究的污泥減量技術主要有臭氧氧化技術,超聲波破碎細胞技術,解偶聯技術,酸堿溶解技術,但都存在成本高或技術瓶頸,沒有形成一定的市場應用推廣。目前污水處理廠龐大的產泥量與污泥處理技術不完善的矛盾已經凸顯。如果不控制剩余污泥的產生量,使污泥從源頭上減量,而是僅僅采取末端治理,則無論采取何種污泥處理或處置技術,都很難把污泥問題解決好。
發明內容
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減少污水處理過程中剩余污泥量的復合微生物菌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該復合微生物菌劑在不影響出水水質的情況下,從源頭削減污泥量,使污水處理過程中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大大減少。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用于污泥減量的復合微生物菌劑是由微生物經發酵制成的液體菌劑,其中包含脫氮假單胞菌、珊瑚諾卡氏菌、產朊假絲酵母、類球紅細菌和醬油曲霉。這五種菌種都是常規菌種,可以從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CGMCC)或美國菌種保藏中心(ATCC)購得。
脫氮假單胞菌(pseudomonas?denitrificans)是屬于假單胞菌屬的細菌,優選菌種編號為ATCC?13867、ATCC?15749、ATCC?19244或ATCC?21988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其中脫氮假單胞菌活菌數占總活菌數的10%~50%較佳。
珊瑚諾卡氏菌(Nocardia?corallina)是屬于諾卡氏菌屬的細菌,優選菌種編號為CGMCC?4.1037、CGMCC?4.1038、ATCC?19148、ATCC?19070或ATCC?19071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其中珊瑚諾卡氏菌活菌數占總活菌數的10%~50%較佳。
產朊假絲酵母(Candida?utilis)是屬于假絲酵母屬的酵母菌,優選菌種編號為CGMCC?2.569、ATCC?8205、ATCC?9226、ATCC?9256或ATCC?9950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其中產朊假絲酵母活菌數占總活菌數的10%~50%較佳。
類球紅細菌(Rhodobacter?sphaeroides)是屬于紅細菌屬的細菌,優選菌種編號為CGMCC?1.2174、CGMCC?1.2182或CGMCC?1.2183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其中類球紅細菌活菌數占總活菌數的10%~50%較佳。
醬油曲霉(Aspergillus?sojae)是屬于曲霉屬的絲狀真菌,優選菌種編號為CGMCC?3.661、CGMCC?3.495或CGMCC?3.880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其中類球紅細菌活菌數占總活菌數的10%~50%較佳。
復合微生物菌劑中所含的上述五種微生物的總活菌數大于或等于2.0×108cfu/mL。
用于污泥減量的復合微生物菌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A、液體放大培養:將脫氮假單胞菌、珊瑚諾卡氏菌、產朊假絲酵母、類球紅細菌、醬油曲霉分別接入斜面培養基,使保藏的菌種活化,然后將活化后的菌種分別接種于各自相應的液體培養基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石家莊開發區德賽化工有限公司,未經石家莊開發區德賽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6556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