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吸引導管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265196.8 | 申請日: | 2012-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087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06 |
| 發(fā)明(設計)人: | 嘉手苅博;日和秀人;長島義昭;井澤圭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戈德曼 |
| 主分類號: | A61M25/00 | 分類號: | A61M25/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運樸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吸引 導管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除去血管內(nèi)的血栓等體內(nèi)異物的吸引導管。
背景技術
以往,公知有用于吸引除去存在于血管內(nèi)的血栓等體內(nèi)異物的吸引導管(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吸引導管具備在內(nèi)部具有用于吸引異物的吸引管腔的吸引管。使用這種吸引導管,在例如吸引血管內(nèi)的血栓時,首先治療行為者將吸引導管向血管內(nèi)插入并使其移動,從而使形成在吸引管的遠位端的吸引口到達存在血栓的治療對象部位。然后,使用安裝在吸引管的近位端的吸引工具使吸引管腔成為負壓,由此經(jīng)由該管腔吸引除去血栓。
需要說明的是,在將吸引導管輸送到體內(nèi)的治療對象部位時,吸引導管沿著預先插入體內(nèi)的導絲輸送。具體而言,在吸引導管上除了設置有吸引管以外還設置有在內(nèi)部具有導絲管腔的導絲管,以導絲穿過該導絲管腔的狀態(tài)將該導管輸送到治療對象部位。需要說明的是,導絲管設置成例如與吸引管的外周側接合。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222946號公報
但是,在導絲管配置于吸引管的外周側的上述的吸引導管中,由于吸引管和導絲管沿著與軸線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配置,因此在吸引導管中該排列方向上的寬度尺寸變大,該導管向體內(nèi)的插入性可能降低。尤其是在導絲管延伸至吸引管的遠位端側的情況下,上述排列方向的寬度尺寸在吸引導管的遠位端側變大,可能使插入性明顯降低。
因此,作為應對該問題的對策,考慮在吸引管的吸引管腔內(nèi)配設導絲管,由此來抑制吸引導管的插入性的降低。然而,此時,由于吸引管腔的通路面積因導絲管而縮小,因此吸引性能可能降低。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作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抑制向體內(nèi)的插入性的降低且抑制吸引性能的降低的吸引導管。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第一發(fā)明的吸引導管具備導管用管,該導管用管具有用于吸引異物的吸引管腔和供導絲穿過的導絲管腔,所述吸引導管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導管用管的軸線方向上的包括遠位端部的遠位部分和比遠位部分靠近位側的近位部分中的所述遠位部分,分隔所述吸引管腔和所述導絲管腔的管腔隔壁部朝向所述吸引管腔的中心部突出設置,在所述近位部分,所述管腔隔壁部以不朝向所述吸引管腔的中心部突出的方式設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在導管用管的遠位部分,由于管腔隔壁部朝向吸引管腔的中心部突出設置,因此與管腔隔壁部以不朝向吸引管腔的中心部突出的方式設置的情況相比,能夠減小吸引管腔和導絲管腔排列的排列方向上的導管用管的寬度尺寸即最大寬度尺寸。由此,能夠抑制導管用管的向體內(nèi)的插入性的降低。相對于此,在導管用管的近位部分,由于管腔隔壁部未朝向吸引管腔的中心部突出,因此不會因管腔隔壁部縮小吸引管腔的開口面積。所以吸引性能的降低得以抑制。由此,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抑制向體內(nèi)的插入性能的降低且能夠抑制吸引性能的降低。
另外,在吸引導管中比較遠位部分和近位部分時,在遠位部分對向體內(nèi)的插入性的要求較高,相對于此,在近位部分并不像遠位部分那樣要求插入性。因此,在上述的結構中,著眼于這一點,在所述近位部分形成為滿足對吸引性能的要求。由此,能夠同時滿足向體內(nèi)的插入性和吸引性能這樣相反的要求。
在第一發(fā)明的基礎上,第二發(fā)明的吸引導管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導管用管中,在所述近位部分通過在包圍所述吸引管腔的周壁部埋設加強體而形成有加強層,在所述遠位部分未在所述周壁部形成所述加強層,在所述近位部分,在所述加強層的外側設置所述導絲管腔。
在吸引導管中,在導管用管的近位部分為了提高該管的剛性而形成有加強層,該加強層通過在周壁部埋設加強體而構成,另一方面,在遠位部分,為了確保該管的柔軟性在周壁部未形成有所述加強層。在所述結構中,在近位部分的周壁部埋設有加強體,因此可以認為形成管腔隔壁部朝向吸引管腔的中心部突出的結構是困難的。針對這一點,在本發(fā)明中,在近位部分的加強層的外側配置導絲管腔,而在不具有加強層的遠位部分形成使管腔隔壁部朝向吸引管腔的中心部突出的結構。這種情況下,對于具有加強層的導管用管也能夠適當?shù)匕l(fā)揮上述第一發(fā)明的效果。
在第一或第二發(fā)明的基礎上,第三發(fā)明的吸引導管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導管用管的與軸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即橫截面中,在使所述吸引管腔和所述導絲管腔排列的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導管用管的寬度尺寸為W1、與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導管用管的寬度尺寸為W2時,所述遠位部分的尺寸比W1/W2比所述近位部分的尺寸比W1/W2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戈德曼,未經(jīng)株式會社戈德曼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6519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胎心監(jiān)測裝置
- 下一篇:一種折疊式簡易簸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