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土分離治水造田環保的方法及其水土分離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63913.3 | 申請日: | 2012-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584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31 |
| 發明(設計)人: | 黃海寬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海寬 |
| 主分類號: | E02B3/00 | 分類號: | E02B3/00;E02B3/10;E02B8/00;B01D24/20;B01D24/4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8300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土 分離 治水 造田 環保 方法 及其 結構 | ||
1.一種水土分離治水造田環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設定治水造田區域;
在治水造田區域內利用地形坡度找出自然降雨形成的地表徑流匯集處,或洪水匯流處建壩體及內、外壩斜坡體壩體,外壩斜坡體與周邊山勢圍成的治水造田區域為庫區;
在內壩斜坡體與周邊地形圍成的庫區內底部設有水土分離結構,或同時在內壩斜坡體與周邊地形圍成的庫區內底部和內壩斜坡體上設有水土分離結構,將庫區內含有大量泥沙的混水快速分離,將分離的水引出庫外并儲存在下游水庫中,沉淀的泥沙形成農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土分離結構至少包括,
滲水沙層;
和將滲水沙層內滲入的水引入集水道內的滲水管;
及將集水道內的水引出壩體外的泄水道。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控制泄水道內排出水量的方法控制庫區使用功能。
4.一種實現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水土分離結構,主要由壩體、位于壩體外側的外壩斜坡體和位于壩體內側的內壩斜坡體所組成,其特征在于:
水土分離結構位于內壩斜坡體與周邊地形圍成的庫區內底部;
或在內壩斜坡體與周邊地形圍成的庫區內底部和內壩斜坡體上設有水土分離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土分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土分離結構包括,
滲水沙層,用于過濾分離水中的水和泥沙,滲水沙層位于庫區內底部,或位于庫區內底部和內壩斜坡體上;
滲水管,用于過濾分離水中的水和泥沙并將分離泥沙后的水導入集水道內,滲水管為數條,滲水管間隔距離分布在位于庫區內底部的滲水沙層中,或滲水管間隔距離分布在位于庫區內底部的滲水沙層中和間隔距離分布在內壩斜坡體內的滲水沙層中,每根滲水管的一端為封口端,每根滲水管的另一端與集水道相通;
集水道,用于匯集傳輸由各滲水管導入的水,集水道位于內壩斜坡體底部,集水道與泄水道相通;
泄水道,用于控制和排出集水道內的水于壩體外,泄水道的一端與集水道相通,泄水道的另一端穿過內、外壩斜坡體和壩體底部位于外壩斜坡體外,泄水道上設有啟閉該泄水道的閘門。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土分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條滲水管的周邊均設有滲水沙層,滲水管周邊的滲水沙層的厚度為至少為2cm。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土分離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條滲水管的軸心線與集水道軸心線夾角為30°~90°。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土分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于內壩斜坡體上的滲水管與內壩斜坡體外壁坡面平行設置,位于內壩斜坡體上的滲水管斜置。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土分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于內壩斜坡體上的滲水沙層外設有固沙網。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土分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滲水管為滲水沙管,或為管壁密布滲水孔的管,或所述的滲水管為滲水渠,滲水渠上端開口設滲水孔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海寬,未經黃海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63913.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防止貓皮膚滋生跳蚤的粉末
- 下一篇:一種半導體電熱膜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