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音頻接口在手機與設備之間進行通訊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62449.6 | 申請日: | 2012-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329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9 |
| 發明(設計)人: | 胡繼承;魏小鳳;丁芳;方棟健;黃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B3/00 | 分類號: | H04B3/00;H04L9/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魯力 |
| 地址: | 430072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音頻接口 手機 設備 之間 進行 通訊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手機與設備之間進行通訊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利用音頻接口在手機與設備之間進行通訊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通訊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手機已經從單一的移動通訊終端逐步即時化、互動化、大眾化。手機作為一種新興媒介,以其獨有的媒介特質改變著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正日漸深入人心。手機的配置及外觀也在逐步精化和精致,一般的手機USB接口最多只配有一個甚至是沒有USB接口或是不配數據線的。當沒有USB接口或是USB接口被占用或是此時沒有數據線時,要實現文件的傳送就顯得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種USB接口替代的方法來實現手機與其他設備的通訊。當然,這種通訊方法通過USB接口也同樣能實現。手機普遍含有音頻接口,在模擬和數字信號之間起到了橋梁作用,能夠雙向傳輸模擬信號。
目前已有的藍牙功能可以實現手機與特定設備(手機、電腦)之間的信息交互,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通過藍牙傳輸文件時的對象是與該手機特定配對的手機或是電腦,并且它們之間的距離在十米以內并保證不能受其他信號的干擾。會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同樣某些格式的數據也不能及時查看。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不需要在手機或設備中內置轉換芯片,降低了生產及使用成本的一種利用音頻接口在手機與設備之間進行通訊的方法。
本發明還有一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采用的通訊工具手機,便于攜帶,也沒有造成費用上的負擔,同時使用起來方便,不需尋找特定的對象并且進行解密配對,實用性強的一種利用音頻接口在手機與設備之間進行通訊的方法。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一種利用音頻接口在手機與設備之間進行通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選擇步驟:
選擇步驟1,用戶將手機信息傳遞至設備的通訊步驟,具體包括:
步驟1.1,使用雙向音頻連接線將手機音頻接口與轉換模塊的音頻接口
相連,選定手機中所要傳送的信息,在手機內部將加密并打包并加上包頭后的數字信號編碼成數字音頻信號后再通過DA轉換成相應的模擬音頻數據經連接線傳送給轉換模塊;
步驟1.2,將轉換模塊連接到設備,通過該轉換模塊內的控制功能識別
信號的包頭信息來判斷是否對接收到的模擬音頻信號做作進一步的轉換處理,若不需要,轉步驟1.4;
步驟1.3,轉換模塊將得到的模擬音頻信號通過AD轉換成數字音頻信號,再通過解碼轉換成為數字信號;
步驟1.4,轉換模塊將最終的信號傳送給與其相連的設備;
選擇步驟2,用戶將設備的信息傳遞至手機的通訊步驟,具體包括:
步驟2.1,使用雙向音頻連接線將手機音頻接口與轉換模塊的音頻接口相連,選定設備中所要傳送的信息,在設備內部將加密并打包并加上包頭后的數字信號編碼成數字音頻信號后再通過DA轉換成相應的模擬音頻數據經連接線傳送給轉換模塊;
步驟2.2,將轉換模塊連接到手機,通過該轉換模塊內的控制功能識別信號的包頭信息來判斷是否對接收到的模擬音頻信號做作進一步的轉換處理,若不需要,轉步驟2.4;
步驟2.3,轉換模塊將得到的模擬音頻信號通過AD轉換成數字音頻信號,再通過解碼轉換成為數字信號;
步驟2.4,轉換模塊將最終的信號傳送給與其相連的手機。
在上述的一種利用音頻接口在手機與設備之間進行通訊的方法,所述的選擇步驟1或選擇步驟2中的轉換模塊為A/D轉換模塊
在上述的一種利用音頻接口在手機與設備之間進行通訊的方法,所述的步驟1.2或步驟2.2中,所述轉換模塊轉換模塊包括編/解碼轉換模塊以及與編/解碼轉換模塊連接的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用于識別信號的包頭信息的具體方法如下:定義不出現在音頻信號中的字符串的算法作為包頭,控制模塊通過檢測所傳出的信號是否有該特定包頭來識別該信號,傳統音頻信號是沒有包頭的;當控制模塊檢測到的包頭信號符合非傳統音頻信號,就需要對其進行編/解碼及A/D轉換,否則,控制模塊直接將其傳至設備或手機,不做轉換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大學,未經武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6244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