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行車座管結構及其升降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58552.3 | 申請日: | 2012-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692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2 |
| 發明(設計)人: | 簡勝彥;吳彥廷 | 申請(專利權)人: | 怡和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J1/06 | 分類號: | B62J1/06;B62K19/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國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中市大***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行 車座 結構 及其 升降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自行車零件設計與運作方法,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可以升降調整的自行車座管結構及其升降方法。
背景技術
自行車于購買時須依騎乘者身高選用適合的車架高度,方能確保騎乘時姿勢的正確,避免酸痛及運動傷害產生;特別是自行車座墊高度是騎乘姿態重要的關鍵,適當的座墊高度可以維持騎乘的正確姿勢。以往自行車無法因每個人身高不同而個別量身訂制車架,且客制化的生產流程需相當大的制造成本,亦不符合經濟效益,故現今自行車業普遍應用可調整座墊高度的結構以能解決這個問題。
目前座墊升降調整結構多設于自行車架的座墊立管內,為求產生自動升起的力量,目前依設計方式區分為氣油壓式或混合式二種;氣油壓式則是于利用氣壓構件或油壓構件,或兩者同時應用,所產生作動來調整座管及座墊立管間的相對高度位置;混合式則結合機械式及氣油壓式兩種結構混合應用,基本上都透過流體壓力平衡作動來產生升起座墊的力量,方便使用者調整座墊的相對高度位置。
針對氣油壓式的座墊升降調整結構進一步分析,其主要運用氣體可壓縮的特性,配合液壓油于空間內流動變化,而使座管及座墊立管兩者產生相對位置的線性變化,而使裝設于座墊立管上的座墊達到高度的調整效果。此種設計會有繁雜的流體密封及流路設計,產生成本過高的問題。此外,前述設計雖然讓座墊可自動升起,但是液壓油或空氣必須快速流動借以平衡內部壓力,于閥件不同壓力差下短時間內快速流動時,流體容易產生氣穴現象,即指來不及造壓的部份真空情形發生,以致產品線性動作滯延、遲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種自行車座管結構及其升降方法。
因此,本發明的結構方面是在提供一種自行車座管結構。包含一安裝自行車座墊的升降管、一抵推件可相對升降管位移、一座管限制升降管僅能軸向升降、一升降調節機構、一彈性件及一調節纜。通過調節纜配合彈性件推動升降管帶動一自行車座墊上升位移。借此能有效避免高價復雜的壓力平衡式設計,而采用易保養、輕量化的純機械式升降結構。
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為一種自行車座管結構,包括有一升降管、一抵推件、一座管、一升降調節機構、一彈性件及一調節纜。前述升降管樞裝有一第一滑輪。而前述抵推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且第一端同軸向設置在升降管內,且抵推件前述座管是供第二端定位,且座管限制升降管僅能軸向升降,而座管被定位在自行車上。前述升降調節機構由上而下依序包含一第二滑輪、一第三滑輪及一第四滑輪,第二滑輪樞設在抵推件,且第二滑輪受抵推件限制在軸向位移,且第二滑輪相對升降管具備一基礎位移距離;第三滑輪則同樣樞設在抵推件;第四滑輪共軸樞設在抵推件及座管,且第四滑輪受抵推件限制在軸向具備一相對抵推件的進給位移距離。前述彈性件推動抵推件的第二端相對升降管向外伸縮位移。前述調節纜包含一基礎段及一進給段,而基礎段纏繞在第一滑輪與第二滑輪上,進給段則纏繞在第三滑輪與第四滑輪。
通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可以利用調節機構內的四組滑輪組配一基礎位移距離及一進給位移距離供調節纜纏繞。且調節纜相對進給位移距離的進給段的纏繞數量較相對基礎位移距離的基礎段的纏繞數量少,基礎位移距離則大于進給位移距離。當彈性件的彈件抵推基礎位移距離增加時,將使抵推件本身相對位移,故進給位移距離在抵推件位移距離及基礎位移距離影響下會進行較大位移,進而令抵推件的第二端相對升降管向外伸出,此時抵推件一端抵頂支撐在座管,而抵推件另一端則向上抵撐升降管上升。故本發明使用者者若是不鎖定前述調節纜,則升降管就會自行上升至預設的位置。
前述調節纜相對進給位移距離的進給段的纏繞數量較相對基礎位移距離的基礎段的纏繞數量可以變化升降位移距離。另基礎位移距離與進給位移距離的差異同樣可以變化升降位移距離。
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特別設計一種鎖定前述調節纜的結構,此自行車座管結構另包含軸向迫緊調節纜的一活動迫緊輪,活動迫緊輪供基礎段內運作方向相反的二調節纜繞設,且第一滑輪是供基礎段內的其余調節纜繞設。另有一定位頭、一控制組件及一復位手段。前述定位頭固定在升降管的上端部,而前述活動迫緊輪包含樞裝在定位頭內的一迫環、二階輪,而運作方向相反的二調節纜分別被各階輪及迫環限位。最后再以控制組件帶動一迫件延軸向推動階輪及迫環夾緊調節纜。前述復位手段則是用以令控制組件復位。
本發明的方法方面是一種自行車座管升降方法,可以讓彈性件可以推動滑輪初步改變基礎位移距離后,通過調節纜的纏繞比例進一步擴大進給位移距離,進而推動抵推件相對升降管位移。
本發明的方法方面的一實施方式是在提供一種自行車座管升降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怡和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怡和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5855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緊固件數控綜合組裝機
- 下一篇:襯套壓入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