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用水的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58001.7 | 申請日: | 2012-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382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守勤;周如祿;陳永春;郭中權;謝毫;肖艷;柳炳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杭州環保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0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孟金喆 |
| 地址: | 232001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活 污水處理 井下 生產 裝置 方法 | ||
1.一種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用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污水流動方向依次連通的初沉池、生物氧化過濾裝置,超濾單元、消毒單元和清水池;
所述生物氧化過濾裝置的頂部設置有污水入口,并與所述初沉池連通;
所述清水池的底部設置有生產用水出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用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氧化過濾裝置包括:
前段同步氧化單元,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的頂部設置有所述污水入口,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的底部設置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一排泥口,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中設置有生長有微生物的第一填料,所述第一填料中設置有多個第一過濾孔;
后段吸附過濾單元,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的底部設置有進水口和第二排泥口,所述進水口與所述第一出水口連通,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的頂部設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中設置有生長有微生物的第二填料,所述第二填料中設置有多個第二過濾孔,所述第二過濾孔的孔徑小于所述第一過濾孔的孔徑,所述第二填料包括第一部分填料和第二部分填料,所述第一部分填料設置在所述第二部分填料的上面,所述第一部分填料中的第二過濾孔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填料中的第二過濾孔的孔徑。
曝氣管,所述曝氣管穿設在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和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中,并設置在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和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的底部,所述曝氣管與供風設備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用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過濾孔的密度為4000-7000個/m2,所述第一部分填料中的第二過濾孔的密度為15000-25000個/m2,所述第二部分填料中的第二過濾孔的密度為25000-40000個/m2。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用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中還設置有第一填料上部固定裝置和第一填料下部固定裝置,所述第一填料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填料上部固定裝置和所述第一填料下部固定裝置之間;
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中還設置有第二填料上部固定裝置和第二填料下部固定裝置,所述第二填料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填料上部固定裝置和所述第二填料下部固定裝置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用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中還設置有第一集泥斗,且所述第一集泥斗的出口與所述第一排泥口連通;
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中還設置有第二集泥斗,且所述第二集泥斗的出口與所述第二排泥口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用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濾單元包括中間水池、用于提供壓力的加壓泵以及與所述加壓泵相連的超濾裝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用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毒單元包括順次連接的紫外線消毒裝置和二氧化氯消毒裝置;
所述紫外線消毒裝置與所述超濾裝置相連。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用水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濾裝置為板式,管式或卷式超濾裝置。
9.一種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用水的方法,利用權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裝置進行生活污水處理,該方法包括:
初沉池中的污水經生物氧化過濾裝置頂部設置的污水入口進入生物氧化過濾裝置;所述生物氧化過濾裝置用于對污水進行氧化降解和過濾;
再依次通過超濾單元、消毒單元和清水池;所述超濾單元用于將污水中的微粒子濾去;
最后經所述清水池底部設置的生產用水出口流出。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作井下生產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氧化過濾裝置包括前段同步氧化單元和后段吸附過濾單元;
所述生物氧化過濾裝置對污水進行氧化降解和過濾包括:
初沉池中的污水經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頂部設置的污水入口進入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污水在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單元中自上而下流動,然后通過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底部設置的進水口進入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污水在所述后段吸附過濾單元中自下而上流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杭州環保研究院,未經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杭州環保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58001.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工業園區廢水的深度處理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鎮靜安神的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