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下連續墻的基坑支護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57979.1 | 申請日: | 2012-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202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0 |
| 發明(設計)人: | 徐方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方敏 |
| 主分類號: | E02D17/04 | 分類號: | E02D17/04;E02D19/18;E02D5/20;E02D5/3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樓高潮 |
| 地址: | 210007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下 連續 基坑 支護 結構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種地下連續墻的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基坑支護結構由翼板(1)、鋼板柱(2)、地連墻設計深入度(3)、延長部分(4)、圓孔(5)、鉆孔(6)、單元槽段(7)、護墻(8)、木楔子(9)、槽鋼(10)、止水板(11)和鋼筋籠(12)所構成,其中鋼板柱(2)用四塊鋼板焊接呈“Ⅱ”形,左、右兩側面各有二塊翼板(1),在一側面的二塊翼板(1)中線處焊接另一塊鋼板為止水板(11),鋼板柱(2)的長度等于地連墻深度(3)加上延長部分(4)的長度,將鋼板柱(2)延長部分(4)的左邊、右邊各二塊翼板(1)切割掉,在余下鋼板柱中央呈四方形的鋼板上各鉆一個圓孔(5),在單元槽段(7)的兩端底部分別鉆孔(6),將上述切割翼板的兩根鋼板柱(2)的延長部分(4)分別插入鉆孔(6)中,并向鉆孔(6)中澆灌混凝土,單元槽段(7)的兩側面為護墻(8),在兩側面的護墻(8)與兩端的二根鋼板柱(2)之間的空隙分別用四塊木楔子(9)楔緊,用兩根槽鋼(10)的兩端分別搭接在單元槽段(7)兩端的兩根鋼板柱(2)上,將鋼筋籠(12)從兩根槽鋼(10)之間放入單元槽段(7)中,鋼筋籠(12)兩端的凹形部分嵌在兩端鋼板柱(2)的止水板(11)中,兩根鋼板柱(2)和單元槽段(7)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當混凝土固結后將木楔子(9)、槽鋼(10)取出,第一個單元槽段(7)內的地下連續墻的基坑支護結構制成,按上述相同的部件結構連結再制成第二單元槽段(7)的地下連續墻的基坑支護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鋼(10)的兩端分別焊接一塊小鋼片,兩端的小鋼片蓋在鋼板柱(2)的頂部。
3.一種地下連續墻基坑支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驟如下:
A、平整場地,清除地上障礙物和地下管線,保持場地平整;
B、在場地上把四塊鋼板焊接成“Ⅱ”形的鋼板柱(2),左右兩側各有二塊翼板(1),鋼板柱(2)深度=地連墻設計深度(3)+延長部分(4),地連墻設計深度(3)的左邊、右邊各有二塊翼板(1),將第五塊鋼板即止水板(11)焊接在一側二塊翼板(1)之間的中間位置,止水板(11)的深度=地連墻設計深度(3),止水板(11)的長度=翼板(1)的長度;
C、割掉鋼板柱(2)中延長部分(4)左邊、右邊各二塊翼板(1);
D、在延長部分(4)四個側面的下端,用電動鑿孔機各開一個直徑0.3m的圓孔(5);
E、用挖掘機在設計鋼板柱(2)、單元槽段(7)的場地上挖掘出長方體空間,該長方體深度1-2m,長方體長度=兩根鋼板柱(2)長度+單元槽段(7)長度,長方體寬度=單元槽段(7)寬度+護墻(8)寬度,在平行地連墻延伸方向、鋼板柱(2)、單元槽段(7)的兩側分別施工用混凝土充填包裹綁扎起來的鋼筋組成的護墻(8),護墻(8)的作用是防止淺層場地砂土向長方體空間移動,護墻(8)的長度=單元槽段(7)長度+兩端鋼板柱(2)長度,護墻(8)深度1-2m,護墻(8)寬度0.2-0.3m,護墻(8)外側緊貼場地砂土;
F、把成槽機移至單元槽(7)左側鋼板柱(2)的位置,順著護墻(8)、以鋼板柱(2)位置為中心、3m左右的長度向下挖,從場地面開始計算,成槽機的開挖深度至地連墻設計深度(3);
G、移開成槽機,把旋挖機移至鋼板柱(2)位置,旋挖機鉆頭伸入到地連墻設計深度(3),旋鉆,開鉆鉆孔(6),鉆孔(6)直徑≥鋼板柱(2)對角線長度,鉆孔(6)深度等于延長部分(4);
H、把成槽機移至單元槽段(7)右側鋼板柱(2)的位置,重復步驟F、G;
I、用吊車把兩根鋼板柱(2)吊入單元槽段(7)底部左右兩側的鉆孔(6)中;
J、用木楔子(9)將鋼板柱(2)與護墻(8)楔緊;
K、用槽鋼(10)將單元槽段(7)兩端的兩根鋼板柱(2)對頂嵌拉,槽鋼(10)的兩端小鋼片蓋在鋼板柱(2)上;
L、往兩根鋼板柱(2)內灌注混凝土,則混凝土通過圓孔(5)流到鉆孔(6)與延長部分(4)之間的空隙中,灌注到混凝土頂面至延長部分(4)頂為止,這樣把鋼板柱(2)的底部固定;
M、等鉆孔(6)與延長部分(4)之間空隙中的混凝土初凝后,用場地土回鎮鋼板柱(2)與周圍砂土之間的空隙至場地面;
N、往兩根鋼板柱(2)內灌注混凝土至場地面;
O、把成槽機移至單元槽段(7)的中間,順著護墻(8)向下挖,從場地面開始計算,成槽機的開挖深度至地連墻設計深度(3);
P、用吊車沿單元槽段7兩槽壁之間的空間,把鋼筋籠(12)下放到地連墻設計深度(3),并使鋼筋籠(12)二端形狀縮小部分卡在兩塊翼板(1)之間,同時讓止水板(11)卡在鋼筋籠(12)二端的凹槽中;
Q、用混凝土充填包裹鋼筋籠(12)、鋼筋籠(12)和兩塊翼板(1)之間的空隙、止水板(11)與鋼筋籠(12)二端凹槽之間的空隙,并使混凝土頂至場地面;
R、用人工去掉木楔子(9)、槽鋼(10),用場地砂土填滿木楔子(9)、兩根槽鋼(10)、留下的空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方敏,未經徐方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5797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