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分布式地下水庫及其建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56979.X | 申請日: | 2012-07-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673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07 |
| 發明(設計)人: | 顧大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 主分類號: | E04H7/02 | 分類號: | E04H7/02;E04H7/18;E03B11/14;E02D31/00;B01D24/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陽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金璽 |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分布式 地下水庫 及其 建造 方法 | ||
1.一種分布式地下水庫,包括多個位于地下的水庫本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回灌水管道和連接管道;
所述水庫本體包括庫底、壩體和水庫填充物,所述水庫填充物將由所述庫底和所述壩體圍成的半封閉區域填滿;
所述回灌水管道的下端位于所述水庫填充物中,上端伸出至地面以上;
多個所述水庫本體之間由穿過所述壩體的所述連接管道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庫,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庫填充物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塊狀巖石層、過濾層和第二塊狀巖石層;
所述第一塊狀巖石層和第二塊狀巖石層由塊狀的巖石堆積而成,所述過濾層包括活性炭和煤矸石。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庫,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抽水管道和水泵;
所述抽水管道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塊狀巖石層中,上端露出在地面以上并與所述水泵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庫,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水庫本體分別位于地面下不同的高度處,多個所述水庫本體之間由高到低依次通過所述連接管道串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庫,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管道的兩端分別穿過兩個所述水庫本體最大容積90%水位處的壩體而與所述水庫填充物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庫,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管道的水流起始端外部覆蓋過濾層。
7.一種分布式地下水庫的建造方法,包括:
(a)選取距離水源和地面配套水利工程最近且底部巖層防滲系數最大的區域作為所述分布式地下水庫的建造地點,以所述底部巖層作為庫底;
(b)在所述庫底上建造壩體,壩體外部用混凝土層加固;
(c)連接管道穿過所述壩體將各個所述水庫本體連通,對由所述壩體和所述庫底圍成的半封閉區域用水庫填充物進行回填,同時設置回灌水管道,使所述回灌水管道的下端位于所述水庫填充物中,上端伸出至地面以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庫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庫填充物包括第一塊狀巖石層、過濾層和第二塊狀巖石層;
在所述步驟(c)中,首先在所述庫底鋪設所述第二塊狀巖石層,隨后在所述第二塊狀巖石層上部鋪設所述過濾層,最后在所述過濾層上部鋪設所述第一塊狀巖石層。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庫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庫填充物和地面之間設置抽水管道,所述抽水管道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塊狀巖石層中,所述抽水管道的上端露出在地面以上并與一個水泵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庫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水庫本體位于地面下不同的高度處,多個所述水庫本體之間由高到低依次通過所述連接管道串聯。
11.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庫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和步驟(c)中,在所述壩體的位于90%最大水庫容積處開設管道過孔,所述連接管道通過所述管道過孔穿過所述壩體。
12.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庫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a)和步驟(b)之間,還包括對所述庫底的防滲設計;
所述防滲設計包括:對底部巖層上涂布第一黑粘土層并壓實;在所述第一黑粘土層上部鋪設土工防滲布或土工防滲膜或混凝土層,并用第二黑黏土層壓實。
13.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庫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建造壩體時,所述混凝土層采用的混凝土材料中添加有引氣劑,含有按重量計33%的粉煤灰,并且混凝土材料的水膠比為0.5-0.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未經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56979.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