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極陣列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53490.7 | 申請日: | 2012-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641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07 |
| 發明(設計)人: | 魯藝;王立平;鐘成;張元元;蔚鵬飛;劉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61B5/0478 | 分類號: | A61B5/0478;A61B5/055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吳平 |
| 地址: | 518055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極 陣列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電極陣列。
背景技術
世界范圍內的神經系統疾病和精神疾病已成為當今社會的兩大難題。包括癲癇、帕金森癥、精神分裂癥、神經性厭食、抑郁癥、老年癡呆癥、震顫、痙攣、強迫癥、焦慮癥、腦中風、以及毒癮等在內的眾多中樞神經系統和精神疾病一直威脅人類健康,困擾人類正常生活。
傳統技術中,為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和精神疾病,需要對神經組織注入光敏感基因,并對注入了光敏感基因的神經組織進行光刺激,通過對神經系統進行光刺激來使神經系統的細胞組織變得興奮或者抑制,從而起到對神經系統的治療修復作用。在光刺激治療過程中,還需要在大腦內部植入電極陣列來獲取光刺激的結果,即神經組織的局部電壓和神經組織的放電電流。
然而,傳統技術中的電極陣列工作在核磁共振環境下時,會影響核磁共振產生的圖像,因此傳統技術中缺少能工作于核磁共振環境下的電極陣列。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工作于核磁共振環境下的電極陣列。
一種電極陣列,包括:由非金屬導電柔性材料制成的導電部以及部分包裹所述導電部的絕緣部;所述導電部部分裸露在所述絕緣部的外表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非金屬導電柔性材料包括導電聚合物、碳納米管、碳纖維中的至少一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絕緣部由非金屬柔性材料制成,所述非金屬柔性材料包括硅橡膠、聚酰亞胺、特富龍中的至少一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極陣列還包括與所述導電部連接的電極接口以及連接所述電極接口與所述絕緣部的支撐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支撐部為管狀,所述電極接口為長方體型,所述支撐部與所述電極接口的一個側面垂直連接;所述導電部貫穿所述支撐部的管狀空腔與所述電極接口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絕緣部為條狀且與所述支撐部對接,所述絕緣部的自由端尖銳;所述導電部裸露在所述絕緣部外表面的部分為至少二個裸露點,所述裸露點等間距排列。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與所述電極接口連接的光纖接口以及與所述光纖接口連接光纖,所述光纖與所述支撐部并排固定連接,所述光纖的自由端對應所述裸露點。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絕緣部為板型結構,所述導電部部分裸露在所述絕緣部的一側板面上,呈至少二個裸露點,所述裸露點等間距排列。
上述電極陣列的導電部由非金屬導電柔性材料制成,使得其工作在核磁共振環境下時,不會對核磁共振產生的圖像產生影響。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個實施例中電極陣列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個實施例中電極陣列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另一個實施例中電極陣列的一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該實施例中電極陣列的另一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另一個實施例中電極陣列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另一個實施例中電極陣列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一種電極陣列,包括:由非金屬導電柔性材料制成的導電部10以及部分包裹導電部10的絕緣部12。導電部10部分裸露在絕緣部12的外表面。
在一個實施例中,非金屬導電柔性材料包括導電聚合物、碳納米管、碳纖維中的至少一種。導電聚合物可以是聚乙炔、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聚苯撐、聚苯撐乙烯和聚雙炔等。非金屬導電柔性材料制成的導電部不會影響核磁共振的圖像,其柔性也可使其能彎曲成多種形狀,且導電聚合物、碳納米管、碳纖維對人體沒有毒性,從而使得導電部能適應人體結構。
在一個實施例中,絕緣部12由非金屬柔性材料制成。非金屬柔性材料包括硅橡膠、聚酰亞胺、特富龍中的至少一種。硅橡膠、聚酰亞胺和特富龍均為對人體無害的有機材料,導電率低且柔性較好,可彎曲成多種形狀,從而適應人體結構。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電極陣列還包括與導電部10連接的電極接口14以及連接電極接口14與絕緣部12的支撐部16。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支撐部16為管狀,電極接口14為長方體型。優選的,支撐部16為圓管狀。支撐部16與電極接口14的一個側面垂直連接。導電部10貫穿支撐部16的管狀空腔與電極接口14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5349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