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內循環水解厭氧反應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53035.7 | 申請日: | 2012-07-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308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7 |
| 發明(設計)人: | 史惠祥;劉之浩;陳偉;李遙;楊萬東;張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陳昱彤 |
| 地址: | 310027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循環 水解 反應 裝置 | ||
1.一種內循環水解厭氧反應裝置,包括水解厭氧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在反應器的外筒9內固定安裝有中心筒1,在所述中心筒(1)的筒壁上沿周向設有一個以上的第一循環口(4),第一循環口(4)所在的位置高于水解厭氧反應器的污水進入位置,且第一循環口(4)所在的位置低于水解厭氧反應器的出水位置;中心筒的底部設有第二循環口(14),第二循環口(14)在第一循環口(4)的下方;在所述中心筒內固定安裝有內循環裝置(2)且內循環裝置(2)位于第一循環口(4)和第二循環口(14)之間,所述內循環裝置(2)用于推動污水經第二循環口(14)由中心筒(1)流入到外筒(9)、并經第一循環口(4)由外筒(9)流入到中心筒(1)而實現循環流動,或者,所述內循環裝置(2)用于推動污水經第一循環口(4)由中心筒(1)流入到外筒(9)、并經第二循環口(14)由外筒(9)流入到中心筒(1)而實現循環流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循環水解厭氧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筒(1)由上至下分為第一區和第二區,第二區的內徑由上向下逐漸變大,所述第一循環口(4)設于第一區,所述第二循環口(14)設于第二區的底部,所述內循環裝置(2)固定安裝于第一區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循環水解厭氧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筒(1)的第二區呈喇叭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循環水解厭氧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解厭氧反應器的外筒(9)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導流板(5)。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內循環水解厭氧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5)呈圓錐體狀,且所述圓錐體的頂部對準第二循環口(14)。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循環水解厭氧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解厭氧反應器外設有變頻器(12),變頻器(12)與內循環裝置(2)電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循環水解厭氧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筒(9)的內壁與中心筒(1)的外壁之間設有生物填料層(7),所述生物填料層(7)低于水解厭氧反應器的出水位置。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循環水解厭氧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筒(1)的筒壁上沿周向等間隔地設有一個以上的第一循環口(4)。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循環水解厭氧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筒(1)的內壁與內循環裝置(2)之間安裝有擋板(3)。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循環水解厭氧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筒和/或外筒的頂部呈敞口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53035.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漏油循環水處理方法
- 下一篇:預設扭力限位裝置和背罐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