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含有酮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52873.2 | 申請日: | 2012-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660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07 |
| 發明(設計)人: | 龐來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博興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69/54 | 分類號: | C07C69/54;C07C67/10;B01J31/02;B01J31/06;C09D4/02;C09D11/00;C09J4/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陳衛 |
| 地址: | 510275 廣東省廣州市海***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含有 羰基 甲基 丙烯酸酯 化合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聚合物材料單體合成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有酮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是合成聚(甲基)丙烯酸酯材料的原材料,在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包括涂料、油墨、膠粘劑、聚合物復合材料、醫用生物材料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特別是在光固化涂料、油墨、膠粘劑中,(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普遍被用作活性稀釋單體,降低配方體系粘度同時,還可參與光交聯反應,成為光固化交聯網絡結構的一部分。目前本領域中所使用的(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主要包括脂肪醇的(甲基)丙烯酸酯、醚醇的(甲基)丙烯酸酯、芳基醇的(甲基)丙烯酸酯等,這些(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對某些輔助高分子材料常常只有較弱的溶解能力,例如氯醋樹脂、聚氨酯樹脂、EVA樹脂等,而光固化涂料、油墨、膠粘劑配方中,出于提高性能的需要,又常常添加某種較大分子量的惰性聚合物,如果丙烯酸酯活性稀釋劑溶解力差,將直接導致配方組分混溶性不佳,最終固化性能也較差。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光固化涂料、油墨、膠粘劑應用于塑料基材,包括ABS、PC、PMMA、TPU等,如果丙烯酸酯單體對這些塑料基材具有較好的溶脹侵蝕能力,則光固化界面附著性能將得以明顯提高。但是,傳統的丙烯酸酯單體均不具備這種性能,光固化涂料、油墨、膠粘劑的配方應用受到限制。
實際工藝生產中,為解決上述問題,往往在配方體系中添加對聚合物溶解、溶脹能力較強的酮類溶劑,包括丙酮、丁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提高都行聚合物的溶解性,促進配方互溶,并對塑料基材產生適度侵蝕“燒底”作用,改善光固化膜的附著力等性能。然而,這些傳統有機溶劑添加于配方中,帶來嚴重的污染、毒性、氣味問題,與光固化技術宣揚的環保特征格格不入,是一種技術上的倒退。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含有酮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所述含有酮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中具有酮羰基,對聚合物具有較強的溶解力,并且可以參與光固化反應,進入交聯網絡,不會導致溶劑殘留毒性的問題。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含有酮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含有酮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應用。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含有酮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所述含有酮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結構;
(Ⅰ)
其中,R1和R2獨立選自H或CH3。
所述含有酮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制備方法,以α-鹵代甲基酮與(甲基)丙烯酸鹽為原料,在相轉移催化劑及油性有機溶劑的存在下發生取代反應得到;
所述相轉移催化劑為聚乙二醇類或季銨鹽類相轉移催化劑。
以聚乙二醇類為相轉移催化劑,其分子量太小,相轉移催化活性較差,分子量太高時成固體,不便于分散。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聚乙二醇類相轉移催化劑的分子量優選在200~1000之間。這樣的聚乙二醇類相轉移催化劑適用于固-液或液-液體系。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季銨鹽類相轉移催化劑優選包含至少一個含有7個碳原子以上的烴基取代基。季銨鹽類相轉移催化劑更適用于液-液體系。
作為一種更優選方案,所述季銨鹽類相轉移催化劑更優選為芐基三甲基溴化銨、辛基三甲基氯化銨、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銨或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銨。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α-鹵代甲基酮優選為氯代或溴代的α-鹵代甲基酮。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甲基)丙烯酸鹽優選為(甲基)丙烯酸的堿金屬鹽、銨鹽或季銨鹽。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油性有機溶劑優選為甲苯。
所述的(甲基)丙烯酸鹽可以使以固體或水溶液的形式參與反應。油性有機溶劑與水不互溶,因此,反應體系可能是固-液或液-液多相體系。相轉移催化劑可以促進油相中的α-鹵代甲基酮與水相或固相中的(甲基)丙烯酸鹽發生取代反應。反應原理如下:
其中,R1和R2獨立選自H或CH3。M+表示堿金屬離子、銨根離子(NH4+)或四烷基季銨離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博興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市博興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5287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