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采煤機用電纜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52744.3 | 申請日: | 2012-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510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24 |
| 發明(設計)人: | 孫其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電纜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7/00 | 分類號: | H01B7/00;H01B7/04;H01B7/17;H01B7/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志海 |
| 地址: | 238371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采煤 用電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尤其涉及一種采煤機用電纜。
背景技術
目前采煤機用電纜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特別抗砸和抗擠壓程度不夠、檢測信號不準確、數據通訊控制線排列結構不合理等弊端,影響到了電纜的使用效果。隨著采煤技術的不斷提高,要求地面控制中心能夠及時掌握工作面的運行情況,即將采煤設備的工況參數傳輸到順槽膠帶的主控計算機。現有技術中的采煤機用電纜雖增加了三根數據通訊線芯傳輸線,有四根芯變成了七根芯,但是由于電纜的制作工藝及抗干擾能力不足,這樣往往出現通訊信號和控制信號相互干擾的弊端,從而導致信號傳輸出現故障,檢測信號的不準確和監控信號的誤動作。同時,電纜的控制線芯如采用平行排列方式,則占用空間過大,如采用星形結構布置,因空間控制,導致電纜在運行過程中,因內部線芯無伸縮空間,造成線芯斷開,無法將智能采煤機機身上的檢測信號和控制信號進行及時傳輸,無法實現在線實時監測和監控。
對于電纜在工作中出現的故障問題,其中,電纜斷線故障次數最多,占總故障次數的50%。由此可見,電纜故障是造成自動化工作面電纜出現故障的主要原因。為了提高電纜的可靠性,必須從這一現狀著手,尋找癥結,并提出改進措施,從而切實提高電纜的可靠性。造成電纜斷線故障主要存在個三個主要原因:1.煤礦石或大煤礦掉落而沖砸電纜;2.設備運行中,電纜長時間伸縮、彎曲;3.電纜強度不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煤機用電纜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特別抗砸和抗擠壓程度不夠、內部線芯無伸縮空間造成線芯斷開、檢測信號不準確、數據通訊控制線排列結構不合理等弊端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采煤機用電纜,包括三根動力線芯和六根信號線芯,每根所述動力線芯外均依次包裹有動力絕緣層和動力屏蔽層,每根所述信號線芯外均包裹有信號絕緣層,每兩根所述信號線芯為一組,每組信號線芯外包裹有信號屏蔽層,三組信號線芯排列形狀為三角形,所述信號屏蔽層外共同包裹有包帶層,所述包帶層為丙綸紡粘無紡布繞包包帶層,所述動力屏蔽層和所述包帶層外共同依次包裹有內護套層、加強層和外護套層,所述內護套層為交聯聚乙烯內護套層,所述加強層為玻璃纖維帶加強層,所述外護套層為聚全氟乙丙烯外護套層,所述動力線芯和信號線芯間設有接地線芯。?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外護套層外包裹有履帶,所述履帶的履齒的長度為37mm-43mm。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動力絕緣層為輻照交聯聚乙烯動力絕緣層,所述信號絕緣層為輻照交聯聚乙烯信號絕緣層。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動力屏蔽層和所述信號屏蔽層均采用鍍錫銅絲屏蔽。
本發明一種采煤機用電纜,通過電纜的第四線芯中的信號線芯,采用六芯結構,且采用螺旋式絞合排列方式,使得占用空間較小,同時信號線芯采用三角形結構布置,即將六根信號線芯分為三組,每組的信號線芯中的兩根線芯同時作為控制線芯或通訊線芯,從而提高控制線芯或通訊線芯的利用率,并在每組的信號線芯外加設獨立的信號屏蔽層,防止了信號線芯間的竄音干擾,提高了電纜的抗干擾能力。因這種三角形結構布置合理,給信號線芯留出一定的活動余地,這樣在電纜拖拽過程中,不會再因信號線芯無余量彎曲、伸展而造成控制信號線芯斷線而影響生產。整個信號線芯內部還可采用濾波技術。該種采煤機用電纜采用雙護套結構,并在內護套層和外護套層直接設置玻璃纖維帶加強層,從而很大地提高了電纜的抗拉強度。
該種采煤機用電纜的外護套層外包裹有履帶,所述履帶的履齒的長度為37mm-43mm,使得履帶的強度加大,且在電纜的敷設過程中保證履帶同樣與店里的受力一致,從而降低了電纜斷線的故障率,保證了正常的安全生產,減少了電纜的重復投入,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并有效地提高了生產效益。該種采煤機用電纜的動力屏蔽層和信號屏蔽層均采用鍍錫銅絲屏蔽,進一步提高了電纜的抗拉強度。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一種采煤機用電纜不僅提高了控制線和通信線的利用率,而且防止了控制線芯和通訊線芯之間的竄音干擾,提高了電纜的抗干擾能力,另外因結構布置合理,給控制線芯和通訊線芯留出一定的活動余地,這樣在電纜拖拽過程中,不會再因線芯無余量彎曲、伸展而造成控制線芯斷線而影響生產。且對于履帶的履齒長度進行了改進,降低了電纜斷線的故障率,保證了正常的安全生產,減少了電纜的重復投入,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并有效地提高了生產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信號線芯與信號絕緣層、信號屏蔽層的位置關系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電纜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電纜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5274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