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導軌式附著升降腳手架的組裝架體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52382.8 | 申請日: | 2012-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585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31 | 
| 發明(設計)人: | 唐焱;宋兆沛;王文翰;侯原亮;呂福平;孫曉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G3/28 | 分類號: | E04G3/28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歐陽波 | 
| 地址: | 541004 廣***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導軌 附著 升降 腳手架 組裝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層與超高層建筑施工用的升降腳手架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導軌式附著升降腳手架的組裝架體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導軌附著升降腳手架在高層及超高層建筑施工中已廣泛應用。此種升降腳手架主要包括架體結構、附著承重結構、控制系統三個部分。其中架體結構部分包括豎向主立柱、水平底桁架及連接件;附著承重部分包括承重梁系統、導向系統、防墜系統等;控制部分則包括計算機集中控制的強、弱電系統。設備承重梁系統固定于建筑物的承重構件之上,起重器安裝于承重梁與架體結構之間,起重器工作過程的各種載荷均經過架體結構轉移至承重梁和卸載鋼纜,最終傳遞到建筑物承重構件。架體及其附屬件總重力通過承重梁、卸載鋼纜傳遞到建筑物承重構件,導向系統的導向輪約束架體上的導軌,消除運動中的水平荷載并維持架體垂直升降。靜止狀態時,垂直荷載主要由豎向主框架底層斜拉鋼纜和相關豎向卸荷附件承擔;防墜系統是與承重梁系統相同的獨立備用裝置,發生意外墜落時防墜器機關啟動,防墜系統成為另一套承重系統。這種導軌式附著升降腳手架具有安裝快捷、適用范圍廣、操作簡便、腳手架用料及能耗少等優點。
因導軌式附著升降腳手架屬特種高危建筑機械設備,因此必須配置有防墜、防傾裝置以確保安全運行;在高空升降及施工作業過程,所有垂直和水平荷載全部通過主立柱、底桁架構成的主架體結構傳遞至設備承重構件并轉移至建筑物承重結構,目前在用的設備存在兩個方面亟待解決和完善的問題:
1、主立柱、底桁架構成的主架體結構皆采用槽鋼、角鋼、鋼管等型材制造,考慮對整體強度、剛度的保險要求,設計時鋼材選型偏大,數量偏多,架體質量大。相關設計手冊的計算結論表明,當腳手架每升降單元長度為六米,架體高十六米左右(覆蓋五層)時,移動部分自重達到45-65kN,約占腳手架升降總質量的80%左右,這直接增加了腳手架安裝、儲運以的困難,也對高空升降作業的安全、效率、能耗等都產生直接影響。
2、隨著現代設計、施工水平的提高,高層商務、住宅等樓盤在構造、外形等方面趨于多樣化,傳統腳手架的架體設計缺乏對現代建筑物相關尺寸的技術統計,難以適應多種多樣的建筑外形,腳手架架體裝拆難度較大;特別是底桁架尺寸結構單一,在遇飛檐、陽臺等凸出建筑外墻結構,或者非直角、圓弧轉向等局部變化時,不得不對架體現場切割、重新焊接處理,不僅費工費時,也難以保證安全設計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公開一種導軌式附著升降腳手架的組裝架體結構,由標準化的多個桿件和框件組裝而成,減輕架體重量,且可靈活組裝,適應不同建筑的需要。
本發明設計的導軌式附著升降腳手架的組裝架體結構,包括主立柱、底桁架連接構成主架體,主架體的底桁架之上、主立柱之間有基本桿件和扣件連接,其中主立柱、底桁架均由桿件、框件及連接件組裝而成。框件有上、下接頭和連接翼,桿件經連接翼連接框件構成長方體的基本單元,主立柱基本單元通過上、下接頭豎向延伸連接,構成主立柱;底桁架基本單元通過連接件橫向延伸連接,構成底桁架;主立柱和底桁架連接構成主架體,主架體的底桁架之上、主立柱之間有基本桿件和扣件連接,最終構成導軌式附著升降腳手架組裝架體結構。
桿件和框件主要由管材制成,所用管材為外徑φ46mm~φ52mm、壁厚2.4mm~3.5mm,所述管材為無縫鋼管、電焊鋼管、低合金鋼管或鋁合金管中的任一種。
桿件兩端為寬度70mm~76mm的板片,板片中心有(17mm~20mm)×(22mm~28mm)的縱向長孔,桿件上下對稱、左右對稱、前后對稱。
框件分為底桁架框件、底主立柱框件和上層主立柱框件。
底桁架框件為矩形框件,包括2根底桁架縱桿和上、下2根底桁架橫桿,底桁架縱桿和上、下底桁架橫桿形成左右對稱、前后對稱的矩形框架。底桁架縱桿上端伸出上方的底桁架橫桿、即長方形上邊180mm~210mm為上接頭,底桁架縱桿下端伸出下方的底桁架橫桿、即長方形下邊180mm~210mm為下接頭,。上方的底桁架橫桿與縱桿連接形成的上下4個內角、下方的底桁架橫桿與底桁架縱桿連接形成的2個上內角各有一個與底桁架縱桿、底桁架橫桿固定連接的內翼,左、右底桁架縱桿與上、下底桁架橫桿連接處各有一個垂直于框架平面、且與所接底桁架縱桿的中心線處于同一平面的縱翼,4個縱翼處于框架的同一面上;上、下底桁架橫桿兩端各有一個垂直于框架平面、且與所接底桁架橫桿的中心線在同一平面上的橫翼,4個橫翼與4個縱翼均朝向框架相同的一面。各內翼、橫翼上均有一個與連接螺栓相配合的通孔,各縱翼均有2個與連接螺栓相配合的通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未經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5238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