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以太網數據幀時延損傷實現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52002.0 | 申請日: | 2012-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695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07 |
| 發明(設計)人: | 吳恒奎;胡亞平;包思云;劉宇;黃文南;張子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4L1/00 | 分類號: | H04L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以太網 數據 幀時延 損傷 實現 方法 | ||
1.一種以太網數據幀時延損傷實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網數據幀時延損傷實現方法采用第一數據位寬轉換電路、第一緩存電路、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時延損傷控制器、控制器、現場可編程門陣列電路、內存條、第二數據位寬轉換電路、第二緩存電路,所述以太網數據幀時延損傷實現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第一被測設備發送用戶的以太網數據幀至第一數據位寬轉換電路和第一緩存電路;
S2:第一數據位寬轉換電路完成以太網數據幀位寬到內存條數據處理位寬的轉換;
S3:第一緩存電路實現用戶處理電路與內存條的異步時鐘處理,因為用戶處理電路與內存條的時鐘很可能不同;
S4:基于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存儲分布式時延參數數據,參數可滿足高斯分布、泊松分布、均勻分布等等,或者手動設定分布時延參數;
S5:以太網數據幀與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進行交互,獲得分布式時延損傷參數;
S6:將分布式時延損傷參數的數值與以太網數據幀進入時延損傷控制器的時標相加得到數據包損傷時標;
S7:以太網數據幀通過時延損傷控制器和控制器后,現場可編程門陣列電路將第一被測設備發送的以太網數據幀的數據寫入內存條進行存儲;
S8:當從內存條讀出以太網數據幀的數據時,首先進行時標比較,如果數據包損傷時標小于或者等于當前時標,說明已經滿足數據幀時延要求,將以太網數據幀的數據讀出,如果數據包損傷時標大于當前時標,說明尚未滿足數據幀時延要求,繼續等待,然后進行下一輪判斷,直到數據包損傷時標小于或者等于當前時標時,將以太網數據幀的數據讀出;
S9:從內存條讀出的以太網數據幀的數據,經過第二緩存電路和第二數據位寬轉換電路,最后發送至第二被測設備,這樣方便讀取以太網數據幀的數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網數據幀時延損傷實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7還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S71:每個以太網數據幀被分割成n個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的大小為256位,n>2;
S72:每個數據塊是由8個32位組成,從上到下為31到0,從左到右為7到0;數據塊分為兩種類型:幀首數據塊和普通數據塊;幀首數據塊第一個32位的數據組成為:31-24位為保留位,23-0位為時標低24位;幀首數據塊第二個32位的數據組成為:31-0位為時標高32位;幀首數據塊第三到第七個32位的數據組成為:以太網數據包數據凈荷;幀首數據塊第八個32位的數據組成為:31位為數據幀結束符,30-29位為預留位,28-24位為塊數據計數值,23-0位為數據幀計數值;普通數據塊第一到第七個32位的數據組成為:以太網數據包數據凈荷;普通數據塊第八個32位的數據組成為:31位為數據幀結束符,30-29位為預留位,28-24位為塊數據計數值,23-0位為數據幀計數值;
S73:一個時標位用于數據包損傷時標與當前時標比較,用于完成以太網數據幀時延損傷;
S74:一個數據幀結束符用于表示此數據幀是否結束,如果幀結束符為‘0’表示數據幀尚未結束,下一個數據塊是當前數據幀的數據內容,如果幀結束符為‘1’表示當前數據幀結束,下一個數據塊為下一個數據幀的數據內容;
S75:一個塊數據計數位表示當前數據塊的以太網數據載荷字節數;
S76:一個幀計數位表示當前數據幀的以太網數據載荷字節數;
S77:如果數據幀數據凈荷不能填充滿最后一個數據塊,則通過全0或者全1填充數據塊,保證每一個數據塊的大小為256位,并且通過塊數據計數位標識本數據塊的有效數據凈荷數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5200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冷卻塔
- 下一篇:一種礦用銑削挖掘一體機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