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種雞產業化配套系聯合選育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51099.3 | 申請日: | 2012-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6383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東;陳印權;孫素蘭;徐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東;陳印權 |
| 主分類號: | A01K67/02 | 分類號: | A01K6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楊立 |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產業化 配套 聯合 選育 方法 | ||
1.一種基于品群系的種雞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運用“雜種遺傳力”原理,將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有機結合起來,在兩者之間找到最佳結合點,由此選育種雞;
所述種雞選育方法為雙選育種減法,將快羽雞作為A系,含天然dw基因的矮腳快羽雞作為B系,慢羽黃雞或麻雞作為C系,同時進行A×B正交和B×C正交,觀測子代的遺傳育種性能并選種制種;
所述種雞選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培育基礎群:分別培育A系、B系和C系雞作為基礎群,其中,A系用于選育父系種雞,B系和C系用于選育母系種雞,從育雛至66周齡或72周齡,跟蹤記錄各系基礎雞群的平均體重;
2)清群整群:進行表型選擇,及時對病雞、冠萎縮、冠發白、肛緊縮、成年雞恥骨間距不到三指寬的雞進行淘汰;并調整籠位,每籠容納2-3只雞,每籠雞的數量一致;
3)記錄籠位產蛋期:在20-40周齡期間,每天記錄各籠的產蛋量,4周為一個單元周期,整理二手資料;
4)揀蛋:每天于下午4:30一次性揀蛋并計數,4:30之后產的蛋計入下一天的產蛋數中;
5)產蛋性能選擇:A系在保證早期增重優良的標準下,根據籠位產蛋總數計算平均飼養日產蛋率進行選擇種,B、C系的選種條件為:56日齡時增重在平均數以上,產蛋數在平均數以上;
6)建立品群系:在原封閉繁殖的基礎群中依據以上選種條件選出15-42只公雞、750-2100只母雞,建立5-34個品群系,完全隨機選配,每個品群系3只公雞、50只母雞,A系品群系數量少于B、C系品群系;
7)同一品群系進行混精輸精和采受精蛋:將同一品群系中的3只公雞按籠位隨機配50只母雞,然后采受精蛋并編號,受精蛋前6天小頭朝上,后7-9天大頭朝上;
8)更換新的品群系進行混精輸精和采受精蛋:在原先選配的公雞停止輸精5天后,再用新的品群系公雞輸精,并于15天后開始采新的受精蛋;
9)受精蛋的孵化:每采13-15天受精蛋入孵一次,并且每次入孵一批,孵化時大頭朝上;
10)一世代品群系孵化出雛記號:①碼盤:將同一品群系的受精蛋放入同一個孵化篩內進行孵化;②入孵第19天照蛋,對白蛋、血蛋進行登記后落盤;③落盤時推遲2小時,出雛溫度37.3℃,不同品群系的蛋不能同盤,登記每盤蛋的公雞品群系號、出雛蛋數、出雛時間;④每個品群系按8只母雛選留一只公雛,并給每只雛雞佩戴識別編號,每個品群系隨機抽測30只雛雞體重;⑤對照組:基礎群中保留50只母雞和3只公雞自繁,不做任何選育;
11)品群系育雛及選種:①按獸醫要求進行標準免疫、檢疫,記錄每只雞的標號和死亡、淘汰原因;②嚴格執行育雛操作規程,做好跟蹤記錄;③雛雞在56日齡前按自然光照充分采食;④56日齡稱重,并登記,根據發育程度進行選種,選取性早熟的雞,并淘汰重量在重量平均數以下的雞,方法:先隨機各抽50只公雞和母雞進行稱重,分別計算公雞和母雞的重量平均數;
12)對各期飼料配方進行調整修改,限制飼喂時間,每天都進行飼喂,每天的營養成分保持與原來一樣,提前2-3周過渡;
13)品群系產蛋期觀測:①140日齡上成年雞籠,按種雞標準進行飼養,上籠前按品群系稱所有母雞和公雞的體重;②按品群系隨機裝籠,保持同一籠位中是相同品群系的后代,每籠放兩只,持續記錄每個籠位的產蛋情況,直至280日齡;③開產30%的蛋每個品群系抽取50個稱單個蛋重;④280日齡稱體重和蛋重;⑤記錄雞的死亡或淘汰的原因;
14)選種:根據以上步驟中得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根據綜合指數、雙選指數、生態雜種遺傳指數、個體體質外貌進行選擇,選定其中一個品群系繁殖后代,留做種用;
15)建立下一代新品群系:新品群系公雞來源于上代最好品群系中的公雞,每個品群系完全隨機選3只公雞、50只母雞,選出15-42只公雞以及750-2100只母雞,組建5-34個品群系,進行下一輪選育;
16)原品群系按國家測定站要求,觀測群體并記錄;
17)種雞的選育:用C系品群系的母雞與B系品群系的公雞交配繁殖,選育B/C系母雞,選育兩年后得到B/C系母系種雞,A系品系群用于選育得到A系父系種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東;陳印權,未經李東;陳印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51099.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