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非洲菊分株插栽技術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49078.8 | 申請日: | 2012-07-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833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1 |
| 發明(設計)人: | 劉俊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俊林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5511***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非洲 菊分株插栽 技術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花卉栽培技術,具體地講,本發明涉及一種非洲菊分株插栽技術。
背景技術
非洲菊又名扶郎花,是當今世界鮮切花重要品種之一。在正常環境下非洲菊盛花期僅3年,在這期間綻放的花朵個大、色彩艷、保鮮期長,是制作禮品花束、花藍和藝術插花的理想材料。非洲菊在3年盛花期之后便進入衰退期而被更新,通常情況下非洲菊用播種方式繁殖,在大棚環境下待種苗長成后再移栽到目的地。此傳統技術可靠、有效,能夠按期培育出新一代非洲菊。但是,傳統技術育苗期長、管理繁、生產成本大,不利于及時更新。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針對傳統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育苗期短、管理簡單、用工省的非洲菊分株插栽技術,該技術以第二年非洲菊健株為母株,扒下優質分蘗株插栽育苗。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術目標。
非洲菊分株插栽技術,其改進之處在于:選擇生長24~30月齡的非洲菊健株為母株,連根挖起后擇優扒下分蘗株,每棵母株扒分成4~6株,即時在大棚內育苗畦上挖穴栽植,栽桿按行距35mm~45mm,株距28mm~35mm排列,栽后澆足底水,活棵前大棚頂部覆蓋遮陽網,活根后每天按60min~80min遞減遮光時間,種苗培育28天~35天即可移栽。
作為進一步技術改進方案:育苗畦備前需深翻35mm~50mm,每畝摻入長5mm~10mm的碎稻草120kg~150kg,施腐熟的有機肥1500kg~2000kg,土壤PH值5.8~7。
作為進一步技術改進方案:育苗畦寬1000mm~1200mm,畦之間留有排水溝槽,溝槽寬28mm~35mm,深30mm~40mm。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1、縮短育苗期,減少管理時間,種子育苗周期需80天~90天,本發明僅30天左右;
2、占地時間短、用工省,可降低50%左右的生產成本;
3、一年內多茬生長,持續供應種苗,滿足本場需求。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非洲菊分株插栽技術,首先選擇生長24~30月齡的非洲菊健株為母株,然后連根挖起后擇優扒下分蘗株,本實施例扒分成4株。扒下的分蘗株即時在大棚內育苗畦上挖穴栽植,栽植按行距45mm、株距30mm排列。栽后澆足底水,活根前大棚頂部覆蓋遮陽網,活根后每天按60min遞減遮光時間,讓其逐步適應自然環境。育田畦是影響非洲菊分株插栽成活的關鍵條件,對此有嚴格的要求。育田畦備前需深翻處理,畦之間預置寬排水溝槽。本實施例育苗畦寬1200mm,事前深翻50mm,溝槽寬30mm,深35mm,每畝摻入長5mm~8mm的碎稻草120kg,施腐熟的有機肥1500kg,調節土壤PH值至6.8~7。碎稻草摻入主要是增加土壤的疏松度,改善透氣性,改善根系生長條件。排水溝槽要暢通無阻,順利排水可減少育田畦受澇時爛根現象。在上述條件都具備時,本實施例在大棚內培育28天的種苗即可用于移栽。總的來說,非洲菊分株插栽技術應用期間占地時間短,用工省,比種子繁殖節省50%左右的生產成本。另外,一年內實現多茬生長,可向市場持續供應種苗,長期滿足市場鮮切花需求。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技術方案同實施例1完全相同,僅對部分參數作了一些調整。選擇生長30月齡的非洲菊健為母株,連根挖起后擇優扒分成6株分蘗株,即時在大棚內寬1000mm的育田畦挖穴栽植,栽植按行距35mm、株距35mm排列。本實施例中育田畦備前深翻35mm,預置寬35mm,深40mm的排水溝槽,每畝摻入長8mm~10mm的碎稻草150kg,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kg,土壤PH值至5.8~6.5。在此條件下,本實施例在大棚內培育35天的種苗即可用于移栽。其余技術效果同實施例相同,在此不重復敘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俊林,未經劉俊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4907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