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白泥/電石渣-石膏濕法煙氣脫硫的裝置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48709.4 | 申請日: | 2012-07-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645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07 |
| 發明(設計)人: | 程常杰;劉興利;莫建松;盛海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天藍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80 | 分類號: | B01D53/80;B01D53/50;B01D53/73;C04B11/00;C01F11/4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紅娟 |
| 地址: | 311202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石 石膏 濕法 煙氣 脫硫 裝置 方法 | ||
1.一種白泥/電石渣-石膏濕法煙氣脫硫的裝置,包括吸收塔(1),所述吸收塔(1)的頂部和中部分別設有煙氣出口(15)和第一煙氣入口(2),所述吸收塔(1)內由上至下依次為除霧器(14)、噴淋裝置(13)、噴淋室和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釜由設置在塔釜內且垂直于塔底的側壁(23)分隔成漿液室(5)和鼓泡室(6),所述鼓泡室(6)外接石膏泵(8),所述鼓泡室(6)內部設有攪拌器(22)、氧化風管(21)和若干鼓泡管(7),所述吸收塔(1)的塔壁上設有與所述鼓泡管(7)連通的第二煙氣入口(11),所述側壁(23)上設有與所述漿液室(5)連通的溢流口(1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泡室(6)內上部設有上隔板(17)和下隔板(18),所述上隔板(17)、下隔板(18)、側壁(23)及吸收塔(1)塔壁圍成的空腔與所述第二煙氣入口(11)連通;
所述鼓泡管(7)豎直布置,上端伸入所述下隔板(18)與所述空腔連通;
設有貫穿所述上隔板(17)和下隔板(18)的出氣管(24),該出氣管(24)與所述鼓泡管(7)錯位布置;
所述鼓泡室(6)與噴淋裝置(13)之間設有僅供煙氣通過的煙氣再分布器(12),所述煙氣再分布器(12)傾斜設置,上端固定在與所述鼓泡室(6)同側的塔壁上,下端延伸至漿液室(5)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1)內還設有隔離板(3),所述隔離板(3)的上沿與所述煙氣再分布器(12)下端連接、下沿延伸至漿液室(5)中且位于所述溢流口(19)下方40~50cm處,所述第一煙氣入口(2)處的入口煙道貫穿吸收塔(1)塔壁嵌裝在該隔離板(3)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煙氣再分布器(12)包括帶有若干過煙孔(1202)的底板(1201)和位于底板(1201)上方且與過煙孔(1202)一一對應的帽罩(1203)。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繞所述過煙孔(1202)的邊緣設有防水臺(1204),所述帽罩(1203)架設在該防水臺(1204)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01)與所述吸收塔(1)中心線的夾角為10~45度,所述煙氣再分布器(12)上方設有清洗水噴淋管(16)。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漿液室(5)與鼓泡室(6)的截面積比為1∶2~3。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1)塔壁上設有觀察孔(20),所述觀察孔(20)上端位于下隔板(18)和溢流口(19)上沿之間且高于溢流口(19)上沿20~30cm處、下端位于隔離板(3)下沿與溢流口(19)下沿之間且高于隔離板(3)下沿20~30cm處。
9.一種利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進行白泥/電石渣-石膏濕法煙氣脫硫的方法,包括:
以白泥/電石渣作脫硫劑,對煙氣進行濕法脫硫,
其特征在于,
所述煙氣一部分由第一煙氣入口直接進入吸收塔噴淋室中,一部分從第二煙氣入口經鼓泡管進入鼓泡室,再由鼓泡室進入吸收塔噴淋室中,兩部分煙氣混合后與噴淋的白泥/電石渣漿液逆向接觸反應,所得脫硫漿液下落至漿液室中,凈化煙氣經除霧干燥后排出;
漿液室中的脫硫漿液溢流進鼓泡室,與鼓泡管鼓出的煙氣接觸反應,同時向鼓泡室中通入氧化空氣,氧化得石膏漿液,所述石膏漿液排出脫水制石膏。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漿液室中pH為5.5~7.0,所述鼓泡室中pH值為3.0~5.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天藍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天藍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48709.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識別觸摸屏上觸控操作指令的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多屏幕張合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