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下運礦車的料斗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47538.3 | 申請日: | 2012-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9514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8 |
| 發明(設計)人: | 陳慧泉;范湘生;胡智君;徐尚斌;賀龍明;汪鵬程;卓義;李發斌;佘天培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銅冠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P1/16 | 分類號: | B60P1/16;B60P1/26 |
| 代理公司: | 合肥誠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湯茂盛 |
| 地址: | 244061 安徽省銅陵***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下 礦車 料斗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礦山井下作業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地下運礦車的料斗裝置。
背景技術
地下運礦車主要運用于礦山井下,以裝載、運輸及傾倒作業為主,也可以運用于公路、鐵路、隧道及建筑等工程,適合于工作條件惡劣、作業現場狹窄、低矮以及泥濘的作業面。傳統鏟運車往往僅僅配置用于載貨的料斗而并無相關的用于擋位料斗口的擋礦板,存在以下缺陷:首過小,若想增大單次車的運載量,則只能通過增大料斗的方式解決,然而,受井下巷道等諸多環境影響,其盲目增大料斗的方式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其次,在裝載和運輸礦石時,由于無擋料裝置存在,而井下巷道又多為坑洼路面,其礦石在車輛行駛顛簸時極易從料斗內顛落,具體如圖1所示,不但進一步加劇了路面的坑洼及泥濘度,為后續作業設備運輸帶來影響,同時其滑落路面的堅硬礦石也易劃傷后方前進的車輛車胎,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自動化的地下運礦車的料斗裝置,其運載效率高,可有效減少甚至避免礦石在運輸時發生的顛落現象。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地下運礦車的料斗裝置,包括固定于車體后部且可在其上作俯仰動作的料斗,所述料斗裝置還包括擋礦單元,擋礦單元包括用于兜擋料斗口部的擋礦板以及沿擋礦板上至少一端部向車體前部方向順延形成的順延端,順延端與料斗外壁間構成鉸接轉動配合,順延端與車體間由鉸索鉸接,順延端上的鉸索點位于順延端上的鉸接點至順延端頂部的一段位置處,料斗處于初始狀態時,擋礦板兜于料斗口部,料斗處于上仰卸料狀態時,擋礦板被鉸索牽動而與料斗口間產生讓礦石下落的敞口。
本發明的主要優點在于:首先,通過在現有鏟運車料斗的口端設置擋礦板,也即是后擋板,從而將原有的料斗式結構轉變為兜式結構,不但增加了車輛單次運輸的運載量,提高了其運作效率,同時也減少甚至避免了傳統的無擋板結構而導致的礦石在運輸中顛簸滑落問題,安全可靠性高;其次,采用上述擋板設計后,料斗處于初始位置時擋礦板兜住料斗口以方便運輸,當料斗處于上仰卸料狀態時,由于擋礦單元前端被鉸索系著于車體上,此時在料斗上仰力、擋礦單元前后端重力以及鉸索拉力的聯合作用下,擋礦板必然被鉸索牽動而不會與料斗同步動作,從而導致擋礦板與料斗口間由初始兜合狀態變為兩者逐漸出現配合間隙,料斗繼續上仰動作,致使擋礦板與料斗口間間隙最終被鉸索拉至達到足以卸料的程度,以實現其卸料操作,整個過程無需額外的輔助卸料元件,自身可自動動作,結構簡單且卸料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鏟運機載貨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載貨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動作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地下運礦車的料斗裝置,包括固定于車體后部且可在其上作俯仰動作的料斗10,所述料斗裝置還包括擋礦單元,擋礦單元包括用于兜擋料斗口部的擋礦板21以及沿擋礦板21上至少一端部向車體前部方向順延形成的順延端22,順延端22與料斗10外壁間構成鉸接轉動配合,順延端22與車體間由鉸索23鉸接,順延端22上的鉸索點位于順延端22上的鉸接點至順延端22頂部的一段位置處,料斗10處于初始狀態時,擋礦板21兜于料斗口部,料斗10處于上仰卸料狀態時,擋礦板21被鉸索23牽動而與料斗口間產生讓礦石下落的敞口,如圖2-4所示。
上述結構實際動作狀態可參考圖2-4所示,當料斗10處于初始位置時,也即鏟運車處于正常載貨運輸階段時,其擋礦板21位于料斗10口部并整體兜住料斗口以方便運輸;當鏟運車駛達貨運目的地并開始卸料操作時,料斗10開始在車輛自帶的頂升裝置作用下執行上仰卸料動作,由于擋礦單元的以其鉸接點劃分的前端處已經被鉸索23系著于車體上,此時在料斗10上仰力、擋礦單元前后端重力以及鉸索23拉力的聯合作用下,擋礦板21必然被鉸索23牽動而不會與料斗10同步動作,從而導致擋礦板21與料斗10口間由初始兜合狀態變為兩者逐漸出現配合間隙,料斗10繼續上仰動作,致使擋礦板21與料斗10口部間隙最終被鉸索23拉至達到足以卸料的程度,以實現其卸料操作,整個過程無需額外的輔助卸料元件,整個過程自動而方便,工作安全可靠,結構簡單且卸料效率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銅冠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銅冠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4753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