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用于棒材冷床輸入輥道的推鋼上鋼裝置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246579.0 | 申請日: | 2012-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647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07 |
| 發(fā)明(設計)人: | 沈宇;張觀華;袁建萍;俆衛(wèi)平;任耀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港長力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43/00 | 分類號: | B21B4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黃春松 |
| 地址: | 215621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冷床 輸入 推鋼上鋼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棒材冷床輸入輥道的推鋼上鋼裝置。
背景技術
在鋼材生產過程中,從軋機生產出來的成型軋件——如棒材的溫度都較高,需要先通過輸入輥道輸送至裙板,接著從裙板輸送至矯直板,最后再從矯直板進入冷床進行冷卻成型;輸入輥道由若干根平行設置的輸送輥組成,所有輸送輥均傾斜安裝于輥道架中,這樣可以使棒材依靠自身重力滾入裙板;隨著輸入輥道不斷地對棒材進行輸送,輸入輥道中輸送輥的輥面易被磨損而出現凹坑,在這種表面具有凹坑的輸送輥上,棒材難于依靠自身重力而自由滾落到裙板上,必須依靠人工對其進行敲擊推送,使其受外力作用才能順利滾入裙板;同時,當棒材從輸入輥道進入裙板后,必須依靠另外設置在裙板上的驅動裝置進行驅動,才能將位于裙板上的棒材輸送至矯直板中,這樣不僅生產成本高,而且工作效率低、工作強度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操作簡單,工作效率較高,能將軋件從輸入輥道順利推送至裙板,再將軋件從裙板順利輸送至矯直板的用于棒材冷床輸入輥道的推鋼上鋼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所述的用于棒材冷床輸入輥道的推鋼上鋼裝置,包括:輥道架,其中:在輥道架底部安裝有氣缸支架,推送氣缸通過氣缸連接軸活動設置在氣缸支架上,所述推送氣缸的活塞桿與推送曲柄的一端相鉸接,所述推送曲柄的另一端與活動設置在輥道架底部的轉動軸相固定,所述轉動軸上固定安裝推頭曲柄與裙板曲柄,所述推頭曲柄通過推頭曲柄連桿機構與推頭機架的驅動端相鉸接,所述推頭機架的固定端通過推頭機架連接軸與輥道架的一側相鉸接,所述推頭機架上設置有推頭;所述裙板曲柄通過裙板曲柄連桿機構與裙板的驅動端相鉸接,所述裙板的固定端通過裙板連接軸與輥道架的另一側相鉸接;所述推送氣缸的活塞桿進行伸縮運動,在帶動推頭繞推頭機架連接軸轉動的同時,也同步帶動裙板繞裙板連接軸轉動,并且當推頭轉動至推送軋件的位置的同時,裙板轉動至輸入輥道上表面的下方,當推頭回轉至初始位置的同時,裙板就上升至能將軋件送至矯直板的位置。
進一步地,前述的用于棒材冷床輸入輥道的推鋼上鋼裝置,其中:所述的推頭曲柄連桿機構的結構為:所述推頭曲柄的外端與推頭連接桿的一端相鉸接,所述推頭連接桿的另一端與推頭機架的驅動端相鉸接。
進一步地,前述的用于棒材冷床輸入輥道的推鋼上鋼裝置,其中:所述的裙板曲板連桿機構的結構為:所述裙板曲柄的外端與裙板連接桿的一端相鉸接,所述裙板連接桿的另一端與裙板的驅動端相鉸接。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的實施,本發(fā)明具有操作簡單,工作效率較高,能將軋件從輸入輥道順利推送至裙板,再將軋件從裙板順利輸送至矯直板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棒材冷床輸入輥道的推鋼上鋼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所示的推送氣缸的活塞桿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推頭、裙板、軋件三者的位置關系示意圖。
圖3為圖2中所示的推送氣缸的活塞桿處于伸出狀態(tài)時推頭、裙板、軋件三者的位置關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圖3所示,所述的用于棒材冷床輸入輥道的推鋼上鋼裝置,包括:輥道架1,在輥道架1底部安裝有氣缸支架2,推送氣缸3通過氣缸連接軸4活動設置在氣缸支架2上,所述推送氣缸3的活塞桿與推送曲柄5的一端相鉸接,所述推送曲柄5的另一端與活動設置在輥道架1底部的轉動軸6相固定,所述轉動軸6上固定安裝推頭曲柄7與裙板曲柄8,所述推頭曲柄7通過推頭曲柄連桿機構與推頭機架10的驅動端相鉸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推頭曲柄連桿機構的結構為:所述推頭曲柄7的外端與推頭連接桿9的一端相鉸接,所述推頭連接桿9的另一端與推頭機架10的驅動端相鉸接;所述推頭機架10的固定端通過推頭機架連接軸11與輥道架1的一側相鉸接,所述推頭機架10上設置有推頭12;所述裙板曲柄8通過裙板曲柄連桿機構與裙板14的驅動端相鉸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裙板曲柄連桿機構的結構為:所述裙板曲柄8的外端與裙板連接桿13的一端相鉸接,所述裙板連接桿13的另一端與裙板14的驅動端相鉸接;所述裙板14的固定端通過裙板連接軸15與輥道架1的另一側相鉸接;所述推送氣缸3的活塞桿進行伸縮運動,在帶動推頭12繞推頭機架連接軸11轉動的同時,也同步帶動裙板14繞裙板連接軸15轉動,并且當推頭12轉動至推送軋件17的位置的同時,裙板14轉動至輸入輥道18上表面的下方,當推頭12回轉至初始位置的同時,裙板14就上升至能將軋件送至矯直板19的位置。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如下:當軋件17從軋機中生產出,進入輸入輥道18后,此時,先啟動推送氣缸3,使推送氣缸3的活塞桿縮回,在使裙板14繞裙板連接軸15轉動至低于輸入輥道18頂表面下方的同時,也同步帶動推頭12繞推頭機架轉動軸11轉動到推送軋件17的位置,直至推頭12將軋件17推送到裙板14的上方——如圖2所示;接著,再反向啟動推送氣缸3,使推送氣缸3的活塞桿伸出,帶動推頭12繞推頭機架轉動軸11回轉至初始位置的同時,也同步帶動裙板14繞裙板連接軸15轉動,此時,裙板14頂表面將隨著裙板14的轉動而上升,并頂著位于裙板14上方的軋件17同步上升,并最終使軋件17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滾落至矯直板19中——其過程如圖3所示。重復上述操作,可以使每件軋件都順利從輸入輥道18到達裙板14,并從裙板14順利地進入矯直板19中;在上述結構中,由于只采用一組推送氣缸3,就可實現軋件17從輸入輥道18推送到裙板14上方的動作,以及實現裙板14將位于其上方的軋件17輸送至矯直板19的動作,不僅節(jié)省了生產成本,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本發(fā)明具有操作簡單,工作效率較高,能將軋件從輸入輥道順利推送至裙板,再將軋件從裙板順利輸送至矯直板的優(yōu)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港長力機械有限公司,未經張家港長力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4657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