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稻殼脫硅制備活性炭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46408.8 | 申請日: | 2012-07-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860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1 |
| 發明(設計)人: | 薛劍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倉市聯林活性炭廠 |
| 主分類號: | C01B31/12 | 分類號: | C01B31/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5423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稻殼 制備 活性炭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活性炭技術領域,涉及活性炭的制備,具體涉及一種稻殼脫硅制備活性炭的方法。
背景技術
活性炭是一種多孔碳材料,具有高度發達的孔隙結構和巨大的比表面積,吸附能力強、化學穩定性好、機械強度高、使用失效后易再生等特點。作為一種優良的吸附劑及催化劑載體,廣泛用于液體和氣體的凈化、溶劑回收及作催化劑載體等,隨著對環保問題的日趨重視。
稻殼是有一定碳含量的農業副產品,我國擁有豐富的資源,但它的灰分含量過高,不經降灰處理,很難生產出高質量的活性炭。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稻殼脫硅制備活性炭的方法,以稻殼為原料,采用氯化鋅活化法制備木質活性炭。
將稻殼烘干后粉碎至顆粒粒徑<5mm,與濃度40~60wt%的氯化鋅溶液按1:1.0~1:3.0的浸漬比混合,置于帶蓋坩堝中常溫浸泡16h,在馬福爐中升溫至450~650℃,活化45~90min,冷卻,水洗至中性,干燥,粉碎過篩至200目。
優選的活化溫度為500~650℃,進一步優選的活化溫度為550℃。
優選的浸漬比為1:1.5~1:3.0,進一步的優選的浸漬比為1:2.5。
優選的保溫時間為60min。
優選的氯化鋅溶液濃度為55wt%。
通過本發明的方法制備的稻殼活性炭,具有極佳的吸附性能。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用的稻殼來自攀枝花鹽邊稻米加工廠,試驗當中所用氯化鋅為分析純。
實施例1
將100g稻殼烘干后粉碎至顆粒粒徑<5mm,與濃度40wt%的氯化鋅溶液300g混合,置于帶蓋坩堝中常溫浸泡16h,在馬福爐中升溫至450℃,活化90min,冷卻,水洗至中性,干燥,粉碎過篩至200目。
實施例2
將100g稻殼烘干后粉碎至顆粒粒徑<5mm,與濃度50wt%的氯化鋅溶液200g混合,置于帶蓋坩堝中常溫浸泡16h,在馬福爐中升溫至550℃,活化70min,冷卻,水洗至中性,干燥,粉碎過篩至200目。
實施例3
將100g稻殼烘干后粉碎至顆粒粒徑<5mm,與濃度60wt%的氯化鋅溶液100g混合,置于帶蓋坩堝中常溫浸泡16h,在馬福爐中升溫至650℃,活化45min,冷卻,水洗至中性,干燥,粉碎過篩至200目。
實施例4
將100g稻殼烘干后粉碎至顆粒粒徑<5mm,與濃度55wt%的氯化鋅溶液150g混合,置于帶蓋坩堝中常溫浸泡16h,在馬福爐中升溫至550℃,活化60min,冷卻,水洗至中性,干燥,粉碎過篩至200目。
實施例5
將100g稻殼烘干后粉碎至顆粒粒徑<5mm,與濃度50wt%的氯化鋅溶液200g混合,置于帶蓋坩堝中常溫浸泡16h,在馬福爐中升溫至600℃,活化50min,冷卻,水洗至中性,干燥,粉碎過篩至200目。
實施例6
將100g稻殼烘干后粉碎至顆粒粒徑<5mm,與濃度55wt%的氯化鋅溶液250g混合,置于帶蓋坩堝中常溫浸泡16h,在馬福爐中升溫至550℃,活化60min,冷卻,水洗至中性,干燥,粉碎過篩至200目。
通過本發明的方法制備的稻殼活性炭,具有極佳的吸附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倉市聯林活性炭廠,未經太倉市聯林活性炭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4640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低溫環境中的電連接器
- 下一篇:一種電葫蘆起重急停保護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