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快速檢測EGCG的電化學傳感器的熱聚合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41543.3 | 申請日: | 2012-07-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095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段玉清;張海暉;秦宇;羅孝平;蔡健榮;馬海樂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7/333 | 分類號: | G01N27/333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樓高潮 |
| 地址: | 212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快速 檢測 egcg 電化學傳感器 熱聚合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產品活性成分分析檢測領域技術,具體是一種快速檢測EGCG的電化學傳感器及其熱聚合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主要存在于茶屬植物中,以綠茶中含量最高。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是兒茶素,而EGCG占兒茶素總量的50%左右,是茶的主要活性成分。已報道EGCG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如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癌、預防心血管疾病、降脂減肥和防輻射、增強口腔健康等,EGCG的含量直接決定著茶及其制品生物活性的強弱,所以快速定量檢測茶及其制品中EGCG的含量從理化角度對茶及其制品的品質評定是十分必要的。
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的化學結構式
從上世界50年代起,各國廣泛開展了茶葉理化評審的研究,探討茶葉的物理性狀和分析茶葉各種有效化學成分的含量,試從計量的數據來尋求理化審評方法鑒定茶葉優劣。而茶葉色、香、味的形成是及其復雜的,茶葉的優劣往往是許多成分綜合作用的結果。國內外對茶葉評定一般采用感官和理化評審相結合的方法,理化方法主要是檢測茶葉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我國國家標準中評價茶葉的成分有氨基酸、咖啡堿、茶多酚和水分,其中國標GB/T?8313-2008中規定茶多酚的含量測定采用福林酚試劑比色法,綠茶中兒茶素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
我國是茶葉的生產和消費大國,每年用于其成分檢測的費用和工作量十分巨大。茶制品從其初加工到深加工和銷售的各個環節,涉及多次的成分檢測。目前常規茶葉成分理化檢驗具有較高的準確度和可靠性,但茶葉樣品的預處理過程繁瑣、測試耗時、成本較高等,因此開發快速檢測茶及其制品中主要活性成分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專利CN101598714A以含水率、總纖維含量和全氮量三項內含物指標檢測茶鮮葉原料質量。專利CN101419166A報到了基于近紅外光譜和機器視覺技術的茶葉品質無損檢測方法及裝置。CN101424636A報道了快速無損檢測綠茶成分含量的裝置,該裝置主要使用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能實現綠茶中氨基酸、咖啡堿、茶多酚、水分等的無損檢測。CN200810055044.9報道了茶多酚檢測試紙及其標準比色卡和它們的用途,而作為鮮葉、茶及其制品中主要的高活性成分EGCG的檢測均未提及。基于EGCG是茶多酚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含量快速檢測缺乏研究的現狀,本發明將表面分子印跡技術與膜技術耦合,在玻碳電極表面合成了EGCG-玻碳電極表面分子印跡聚合膜制備了電化學傳感器,實現了茶及其制品中EGCG的快速檢測。為茶及其制品理化評定提供準確度高、重現性好、預處理過程簡單、耗時短、成本較低的檢測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快速檢測EGCG含量的電化學傳感器及其熱聚合制備方法,并將其應用于茶及其制品中EGCG的檢測。本發明主要采用表面分子印跡技術和膜技術耦合并通過熱聚合制備用于特異性的分析檢測EGCG的電化學傳感器。該電化學傳感器可以實現快速、實時和在線檢測,為茶及其制品的品質理化評定提供參考,同時為食品或者農產品中活性成分的分析和檢測開辟了新的思路。
本發明EGCG電化學傳感器的制備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快速檢測EGCG的電化學傳感器的熱聚合制備方法,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玻碳電極的拋光:玻碳電極依次在粒徑0.3和0.05μm氧化鋁粉麂皮上拋光,用超純水和無水乙醇中分別超聲3-5?min,洗去電極表面的殘留物;該電極拋光效果需監測,基于CHI660的電化學工作站,使用循環伏安法將電極以5?mM鐵氰化鉀為底液的20?mM?EGCG標準液中掃描;如果得不到準確可逆的氧化還原峰(峰電流比為1:1,峰電流差值小于90mV),則重新處理。
(2)功能單體-甲基丙烯酸和模板分子-EGCG的預聚合:取模板分子EGCG和甲基丙烯酸(MAA)溶于乙腈溶液中,超聲振蕩5-10min,靜置30-60min,使EGCG與MAA充分反應形成預聚合體系;其中EGCG?:甲基丙烯酸:乙腈的比例為0.2-0.4?:0.6-1.6?:1(mmol/?mmol/m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4154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