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帶有雙動力風葉和泄風保護的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的通訊塔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241379.6 | 申請日: | 2012-07-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336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樹廣;張井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樹廣;張斯歐;哈爾濱大功率立式風電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H12/00 | 分類號: | E04H12/00;E04H12/14;F03D9/00;F03D3/06;F03D3/04;F03D1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帶有 動力 保護 風力 發(fā)電 系統(tǒng) 通訊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有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的通訊塔,具體是涉及一種帶有雙動力風葉和泄風保護的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的通訊塔,屬于風力發(fā)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由于地球能源貯藏量有限,隨著不斷的開采,日益枯竭、短缺,并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人們在利用能源時感到被利用的能源同時對人類造成了危害,過度開采和砍伐,嚴重破壞了人類生存環(huán)境;如生活飲水短缺,空氣質量下降,輻射加重等等。因此,如何合理的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是當今必須解決的問題。風力發(fā)電是合理利用自然能源的措施之一。
我國現有的通訊機站鐵塔約有數百萬座,每年的耗電約數百億度,柴油發(fā)電機耗柴油約數十萬噸,約折合人民幣320億元,僅黑龍江移動、網通、電信等集團公司通訊機站每年耗電、耗柴油就要支付10億元左右。
從國家能源戰(zhàn)略高度看,如能在通訊塔上加裝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作為通訊機站的自備電站,將產生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資源浪費和高成本問題,而提供一種將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與通訊塔相結合的帶有雙動力風葉和泄風保護的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的通訊塔。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帶有雙動力風葉和泄風保護的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的通訊塔包括基礎框架段、風動力段和通訊發(fā)射框架段;基礎框架段、風動力段和通訊發(fā)射框架段由下至上依次設置,基礎框架段和通訊發(fā)射框架段均為四棱臺型框架,基礎框架段包括鋼筋混凝土蓋板、四個鋼筋混凝土斜梁和四個鋼筋混凝土堆,鋼筋混凝土蓋板的四個底角處各連接有一個鋼筋混凝土斜梁,每個鋼筋混凝土斜梁的底端均安裝有一個鋼筋混凝土堆;
風動力段包括風動力外框架、上組合框、下組合框、八個泄風導風板、多個泄風門、多個轉軸、多個電磁鐵或永磁鐵、三個雙動力風葉、機軸、齒輪箱及發(fā)電機,上組合框和下組合框由上至下布置在風動力外框架內構成風動力內框架,風動力內框架的四周布置有八個泄風導風板,泄風導風板的上下兩端均通過預埋件與上組合框和下組合框建立連接關系,每個泄風導風板上開有多個泄風口,泄風門通過轉軸安裝在泄風口處,泄風門和泄風口的底部鑲有電磁鐵或永磁鐵,電磁鐵或永磁鐵用來控制泄風門的開合;機軸安裝在風動力外框架內,且機軸的軸線與風動力外框架的中心線重合,機軸的下端穿出下組合框與安裝在鋼筋混凝土蓋板上的齒輪箱及發(fā)電機連接,三個雙動力風葉間隔120度安裝在機軸上,且三個雙動力風葉位于上組合框和下組合框之間。
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效果:本發(fā)明為了使通訊塔的風動力段安全運行,對基礎框架段和風動力段的鋼結構框架進行加固,提高極限載荷能力,使其承擔通訊塔載荷的同時,還承擔通訊塔內風動力旋轉的載荷;本發(fā)明抗強風能力強,翻倒力矩小,運行安全,發(fā)電效率高,能使通訊鐵塔腔內的閑置空間得到充分利用,為通訊塔機站提供浮充電池不間斷直流電源,消除了資源浪費,降低了成本;泄風門和泄風口的底部鑲有電磁鐵或永磁鐵作為泄風門的開關,在外界風速達到工作風區(qū)范圍內,磁力開關處于關閉狀態(tài),泄風導風板起到導風提高風葉入口風速,增強風動力的作用;反之,在外界風速超過工作風區(qū),磁力開關處于打開狀態(tài),泄風導風板的泄風門打開泄風,降低風葉入口風速,降低風動力反倒力矩,保護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通常磁力開關選定在額定風速的120%斷開。本發(fā)明的雙動力風葉提高動力性,提高了風能利用率,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帶有雙動力風葉和泄風保護的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的通訊塔的立體結構圖;
圖2是雙動力風葉位置關系俯視圖;
圖3是雙動力風葉立體圖(兩體組裝);
圖4是雙動力風葉立體圖(三體組裝);
圖5是泄風門的安裝狀態(tài)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圖5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帶有雙動力風葉和泄風保護的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的通訊塔包括基礎框架段1、風動力段2和通訊發(fā)射框架段3;基礎框架段1、風動力段2和通訊發(fā)射框架段3由下至上依次設置,基礎框架段1和通訊發(fā)射框架段3均為四棱臺型框架,基礎框架段1包括鋼筋混凝土蓋板4、四個鋼筋混凝土斜梁5和四個鋼筋混凝土堆6,鋼筋混凝土蓋板4的四個底角處各連接有一個鋼筋混凝土斜梁5,每個鋼筋混凝土斜梁5的底端均安裝有一個鋼筋混凝土堆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樹廣;張斯歐;哈爾濱大功率立式風電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經李樹廣;張斯歐;哈爾濱大功率立式風電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4137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