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位沉淀污水處理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40713.6 | 申請日: | 2012-07-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658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雁秋;孟娜;李燕;張潔;李若谷;張傳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礦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3/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惠芬 |
| 地址: | 221116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沉淀 污水處理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位沉淀污水處理工藝,尤其適用于低碳源污水的除磷脫氮處理,廣泛適用于有機污水或有機廢水的生化處理。
背景技術
隨著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和國內外對污水處理的排放的限制標準越來越嚴格,尤其是建設用地越來越緊張,研究開發占地面積小、經濟、高效的污水處理技術一直是水污染控制工程領域的熱點。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占地面積小,能耗小,運行成本低的污水處理工藝。
技術方案:本發明的中位沉淀污水處理工藝:
a.合建相互連通的曝氣池、不曝氣池和二沉池,二沉池設在曝氣池和不曝氣池之間,在二沉池的上部設置管壁上布有多個入水孔的排水管,在二沉池(5)的底部設置連通曝氣池的好氧污泥回流管和連通不曝氣池厭氧污泥回流管;
b.通過厭氧污泥回流管將二沉池底部的污泥引出,與進入不曝氣池內的污水一同進入不曝氣池,經過厭氧反應后進入二沉池內,再與二沉池底部的污泥混合后通過好氧污泥回流管引出進入曝氣池;
c.在曝氣池中進行曝氣后進入二沉池,與從不曝氣池中進入二沉池的泥水混合共同反應,進行泥水分離,二沉池內的上清液通過二沉池上部的排水管排出。
所述一同進入不曝氣池內的污泥和污水量之比為0.3:1-2:1;所述進入曝氣池內的沉淀污泥與污水之比為2:1-10:1;在所述的不曝氣池和曝氣池內可分別添加為生物膜生長提供附著介質的填料;所述的排水管的出口管個連有略低于曝氣池水位高度的出水管。
有益效果:本發明按次序由上至下設置且相連通的曝氣池、二沉池、不曝氣池合建或分建可大量節省占地。中部設置的二沉池內的沉淀污泥一部分回流至曝氣池,另一部分回流至底部的不曝氣池且該部分沉淀污泥與污水二者液體流量共同進入上部的曝氣池;使得不曝氣池底部污泥在進水時先進行厭氧吸收有機碳反應,然后再與來自上部曝氣池的硝態氮或亞硝態氮混合在中部設置的二沉池內進行反硝化除磷,充分利用有限的碳源,提高了廢水處理中碳源的利用率,有效地解決了廢水生物除磷中碳源不足的問題;主要優點:1.本發明有利于在缺氧條件下形成反硝化除磷,將反硝化脫氮和吸磷2個獨立過程合二為一,一碳兩用;泥水混合液進行泥水分離過程中,完成反硝化和除磷反應,充分利用了中位設置的二沉池的空間且減少污泥及出水中的亞硝態氮和硝態氮;
2.本發明具有節省曝氣量、所需碳源較少、建設和運行費用低、占地面積小等優點,提高了廢水處理中碳源的利用率,可以較好地解決因碳源偏低,碳、氮、磷比例失調,而難以實現高效除磷脫氮的污水的處理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工藝示意圖。???????????????
圖中:1-曝氣池,2-不曝氣池,3-好氧污泥回流管,4-厭氧污泥回流管,5-二沉池,6-排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中位沉淀污水處理工藝:包括合建相互連通的曝氣池1、不曝氣池2?和二沉池5,二沉池5設在曝氣池1和不曝氣池2之間,在二沉池5的上部設置管壁上布有多個入水孔的排水管6,在二沉池5的底部設置連通曝氣池1的好氧污泥回流管3和連通不曝氣池2厭氧污泥回流管4;所述的排水管6的出口管個連有略低于曝氣池1水位高度的出水管;通過厭氧污泥回流管4將二沉池5底部的污泥引出,與進入不曝氣池2內的污水一同進入不曝氣池2,一同進入不曝氣池2內的污泥和污水量之比為0.3:1-2:1。進入不曝氣池2經過厭氧反應后進入二沉池5內,再與二沉池5底部的污泥混合后通過好氧污泥回流管3引出進入曝氣池1,該部分沉淀污泥與污水二者液體流量比例為2:1-10:1;在所述的不曝氣池2?和曝氣池1內添加或不添加為生物膜生長提供附著介質的填料。在曝氣池1中進行曝氣后進入二沉池5,與從不曝氣池2中進入二沉池5的泥水混合共同反應,進行泥水分離,二沉池5內的上清液通過二沉池上部的排水管6排出。多余部分作為剩余污泥排出。
工作過程:按次序由上至下分置且相連通的曝氣池、二沉池、不曝氣池,且來自中部設置的二沉池底部的沉淀污泥與污水共同進入底部不曝氣池,來自底部設置的不曝氣池的混合液與來自上部設置的曝氣池的混合液共同進入中部的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中部設置的二沉池內的上清液由二沉池上方設置的排水裝置排出,中部設置的二沉池內的沉淀污泥一部分回流至曝氣池,另一部分回流至底部的不曝氣池,多余部分作為剩余污泥排出。來自中部設置的二沉池底部的沉淀污泥與污水二者液體流量共同進入底部不曝氣池,中部設置的二沉池內的沉淀污泥一部分回流至曝氣池,另一部分回流至底部的不曝氣池且該部分沉淀污泥與污水二者液體流量共同進入上部的曝氣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礦業大學,未經中國礦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4071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