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血管狹窄模型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40550.1 | 申請日: | 2012-07-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689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13 |
| 發明(設計)人: | 池野準;佐藤一朗 | 申請(專利權)人: | 朝日英達科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9B23/28 | 分類號: | G09B2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張敬強;嚴星鐵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血管 狹窄 模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血管狹窄模型。
背景技術
近年來,作為治療對心臟供給營養的冠狀動脈的一部分變窄而引發的缺血性心臟疾病等的方法,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以下表述為PCI),為了訓練利用該PCI進行的治療方法,提出了各種訓練用的血管模型。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如下PTCA(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現在大多以PCI的名稱來稱呼)教練器,該PTCA教練器具備:在表面具有導絲等長尺寸物能夠插入的凹部形狀的路徑的平板;以及覆蓋該平板的透明板。
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如下人體模型,該人體模型具備:由透明材料構成的人體模型主體;由內置于該人體模型主體的分隔部件支撐的血管模型;以及用于使該血管模型工作的輔助器具。
另外,在引用文獻3中記載了如下血管仿真模型,該血管仿真模型具備:動脈路徑;從該動脈路徑分支的血管路徑;以及連接動脈路徑和血管路徑的連接器,該連接器具有雙重管結構并具有陽模連接部和陰模連接部。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343891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6-267565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8-237304
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PTCA教練器中,在對導絲等進行操作時,盡管能夠從透明板確認朝向平板的方向的導絲等的前端的位置,但不能從與該方向正交的方向(PTCA教練器的縱向剖視圖方向)確認導絲等的前端的位置,導絲等的前端的視覺辨認度不充分,其結果,PCI的訓練的精度低,不能充分進行PCI的訓練。
另外,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人體模型中,由于透明的人體模型主體和配置在其內部的血管模型具有三維形狀,因此導致視野被未插入有導絲等的其他血管模型遮蔽,導絲等的前端的視覺辨認度不充分,不能進行精度良好的訓練。而且,由于人體模型具有與人體相同的大小,因此還有設置上花費時間的問題。
另外,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血管仿真模型也與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人體模型相同地,由于血管模型具有三維形狀,因此導致視野被未插入有導絲等的其他血管模型遮蔽,導絲等的前端的視覺辨認度不充分,不能進行精度良好的訓練。而且,還有在連接器的連接上花費時間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該問題點而提出的技術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血管狹窄模型,該血管狹窄模型提高相對于通過狹窄部模型內的導絲等醫療用器具的前端的視覺辨認度,由此提高PCI的訓練的精度,并且能夠簡單地使用。
<1>方案1的發明是一種血管狹窄模型,其特征在于,具備:狹窄部模型;以及具有能夠保持所述狹窄部模型的至少一條槽部的透明的保持模,所述保持模能夠分離為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在從所述保持模的縱截面觀察時,所述保持模的槽部相對于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二部位的邊界線位于上方向或下方向的任意一個方向上。
<2>方案2的發明在方案1所述的血管狹窄模型中,其特征在于,在從所述槽部的橫截面觀察時的所述槽部的形狀為半圓形狀。
<3>方案3的發明在方案1或方案2所述的血管狹窄模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的入口附近從出口方向朝向入口方向更大地開口。
<4>方案4的發明在方案1~3任一項所述的血管狹窄模型中,其特征在于,在從橫截面觀察時,所述保持模具有扇形形狀。
<5>方案5的發明在方案1~4任一項所述的血管狹窄模型中,其特征在于,在從橫截面觀察時,所述保持模具有半圓形狀。
本發明的效果如下。
<1>方案1所述的血管狹窄模型在從保持模的縱截面觀察時,保持狹窄部模型的透明的保持模的槽部相對于透明的保持模的第一部位和透明的保持模的第二部位的邊界線位于上方向或下方向的任意一個方向上,因此在目視導絲等醫療設備時,邊界線不會與導絲等醫療設備重疊,因此提高通過血管狹窄模型內的導絲等醫療設備的前端的視覺辨認度,進而能夠提高PCI的訓練的精度。而且,血管狹窄模型僅由狹窄部模型和內置該狹窄部模型的透明的保持模構成,是極為簡單的結構,因此在血管狹窄模型的設置上不需要時間,能夠容易地進行PCI的訓練。
<2>方案2所述的血管狹窄模型,在從橫截面觀察時,設置在保持模上的槽部具有半圓形狀,因此不存在位于四邊形截面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的頂點的緣部,從而能夠提高從保持模外部視覺辨認狹窄部模型的視覺辨認度,進而能夠進一步提高PCI的訓練的精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朝日英達科株式會社,未經朝日英達科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4055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