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內置水道防護型懸臂發射臺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38666.1 | 申請日: | 2012-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427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9 | 
| 發明(設計)人: | 陳勁松;呂永志;董小偉;朱廣生;賈延奎;胡小偉;黃永輝;王明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天發射技術研究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F41F3/04 | 分類號: | F41F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揮;尚群 |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豐臺***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內置 水道 防護 懸臂 發射臺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火箭發射技術,特別是用于火箭發射中的一種內置水道防護型懸臂發射臺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申請號為“99124578”,名稱為“發射臺助推火箭發射法”的中國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火箭發射方法,但其中沒有具體說明發射臺的結構。目前,火箭機動發射限于機動性要求,現有技術中發射火箭的發射臺往往設計成懸臂發射臺,便于在火箭機動過程中隨機展放發射臺發射火箭,在火箭發射結束后迅速回收發射臺并撤離至待機陣地。發射臺設計成懸臂型,則結構高度緊湊成為其一大特點,否則火箭機動過程中將嚴重影響通過性,甚至影響箭體結構安全。
高度緊湊條件下,火箭機動發射過程中,高溫、高速、高凝相燃氣流首先將集中燒蝕懸臂發射臺,特別是發射臺的導流裝置。燃氣流對懸臂發射臺的燒蝕破壞作用主要通過高速、高溫氣流迅速向發射臺結構內傳輸大流量熱量,其中通過發射臺結構表面向內部傳遞的熱流密度達到單位面積幾十兆瓦甚至上百兆瓦,從而使得發射臺關鍵結構迅速升溫,結構強度大幅度下降,如何熱防護發射臺關鍵結構,避免懸臂發射臺出現跨坍、結構嚴重受損成為懸臂發射臺設計的主要問題,也成為影響火箭機動發射安全性的關鍵問題。
目前,懸臂發射臺發展了系列熱防護技術,主要立足兩個方向,一是尋求合理的導流方式避免或降低發射臺、火箭發射車支承結構受排導燃氣流影響,目前發展了系列雙面、單面導流型面,這些型面的優化及合理選型仍然存在很多值得研究地方,特別是在火箭機動發射嚴格限制燃氣排導范圍的發射陣地,傳統的雙面、單面導流型面必須加以改進;二是尋求合理的熱防護材料,利用熱防護材料抵抗高熱流燃氣流燒蝕破壞作用,延緩高熱流向發射臺臺體結構迅速傳遞進程,主要發展了絕熱型復合材料或涂料,但絕熱型復合材料或涂料抗燒蝕壽命有限,修復性也成為發射臺保養工作的很大問題,因此,尋求更加合理的熱防護方式成為新的研究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簡化發射臺組裝維護工藝、具有合理的熱防護方式且有效提高發射臺綜合性能的內置水道防護型懸臂發射臺。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內置水道防護型懸臂發射臺,用于火箭發射,其中,包括發射臺支撐框架和安裝在所述發射臺支撐框架上的導流器,所述發射臺支撐框架上設置有框架內循環冷卻通道,所述導流器上設置有導流器冷卻通道,所述導流器冷卻通道用于吸收經所述導流器的導流板傳遞的燃氣熱量以冷卻所述導流板的內外溫度,所述框架內循環冷卻通道與所述導流器冷卻通道連通,所述框架內循環冷卻通道分別設置有冷卻液入口和冷卻液出口,冷卻液自所述冷卻液入口進入并沿所述框架內循環冷卻通道和所述導流器冷卻通道循環后自所述冷卻液出口排出。
上述的內置水道防護型懸臂發射臺,其中,所述導流器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導流板和第二導流板,所述第一導流板和所述第二導流板形成的導流型線為人字形,所述第一導流板與所述第二導流板的連接部為導流錐頂,所述導流錐頂為沿軸向下凹的馬鞍形結構。
上述的內置水道防護型懸臂發射臺,其中,所述導流器還包括擋流板,所述擋流板分別垂直安裝在所述第一導流板和所述第二導流板的兩端。
上述的內置水道防護型懸臂發射臺,其中,所述導流器冷卻通道為設置在所述第一導流板和所述第二導流板內的柵格網冷卻水道。
上述的內置水道防護型懸臂發射臺,其中,所述柵格網冷卻水道包括互相連通的主干道和多個冷卻從道,所述主干道包括主干進水道和主干出水道,所述主干進水道設置在所述導流錐頂內,所述主干出水道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導流板和所述第二導流板的底端,所述多個冷卻從道分別等間距平行設置在所述第一導流板和所述第二導流板內且分別與所述主干進水道和所述主干出水道連通。
上述的內置水道防護型懸臂發射臺,其中,所述導流器冷卻通道還包括擋流板冷卻通道,所述擋流板冷卻通道的進水孔與所述主干進水道連通,所述擋流板冷卻通道的出水孔與所述主干出水道連通,所述擋流板冷卻通道平行于所述導流型線設置。
上述的內置水道防護型懸臂發射臺,其中,所述發射臺支撐框架包括發射臺回轉部、發射臺支撐端框、發射臺固定止動部和導流器安放部,所述發射臺回轉部用于支承并定位火箭,所述發射臺回轉部及所述導流器安放部分別安裝在所述發射臺支撐端框上,所述發射臺支撐端框固定于所述發射臺固定止動部。
上述的內置水道防護型懸臂發射臺,其中,所述發射臺回轉部、所述發射臺支撐端框、所述發射臺固定止動部和所述導流器安放部均為中空部件,所述內循環冷卻通道設置在所述中空部件的中空部分且互相貫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天發射技術研究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未經北京航天發射技術研究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3866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