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石墨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鋰離子電容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37369.5 | 申請日: | 2012-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4510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9 |
| 發明(設計)人: | 袁美蓉;李銳;王臣;劉偉強;朱永法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1G9/042 | 分類號: | H01G9/042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 地址: | 518057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石墨 復合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鋰離子 電容器 | ||
1.一種石墨烯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質量百分數包括30%~65%的石墨烯、15%~35%的經過化學氣相沉積處理的石墨、0.04%~4%的導電劑以及15%~42%可溶性高分子聚合物;
所述可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包覆所述石墨烯、經過化學氣相沉積處理的石墨和導電劑形成局部有序的納米線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劑為導電性碳和導電金屬化合物至少一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為聚苯胺、聚吡咯、聚乙二醇、聚酰亞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丙烯腈中的至少一種。
4.一種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對石墨進行化學氣相沉積處理;
按照質量百分數將30%~65%的石墨烯源、0.04%~4%的導電劑、15%~42%可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15%~35%的經過化學氣相沉積處理的石墨在溶劑中混合,分散均勻后得到石墨烯-石墨溶膠,接著對所述石墨烯-石墨溶膠進行靜電紡絲處理得到石墨烯-石墨薄膜;及
在保護氣體氛圍下,對所述石墨烯-石墨薄膜進行熱處理得到石墨烯復合材料;其中,所述可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包覆所述石墨烯、經過化學氣相沉積處理的石墨和導電劑形成局部有序的納米線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石墨進行化學氣相沉積處理的步驟為:在800℃~1200℃、沉積氣體和載氣的混合氣氛下,控制等溫式爐內壓力為1.0kPa~2.0kPa,對所述石墨進行下化學氣相沉積40h~100h;其中,所述沉積氣體與所述載氣的體積比為0.2~2,所述沉積氣體為丙烯和甲烷中的至少一種,所述載氣為氮氣和氬氣中的至少一種。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源為單層石墨烯、多層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插層石墨烯和復合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導電劑為導電性碳和導電金屬化合物至少一種;
所述可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為聚苯胺、聚吡咯、聚乙二醇、聚酰亞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丙烯腈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溶劑為二甲基亞砜、乙醇、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中和水中的至少一種。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靜電紡絲的操作中,紡絲速度為0.001L/h~4mL/h,針尖距離纖維收集裝置約8cm~12cm,靜電電壓為8kV~20kV。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氣體氛圍為氫氣氛圍、氮氣氛圍或氬氣氛圍。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處理的溫度為1500℃~2200℃,時間為2h~40h。
10.一種鋰離子電容器,包括負極,其特征在于,所述負極包括集流體及涂覆在所述集流體上的負極漿料,所述負極漿料包括石墨烯復合材料;
所述石墨烯復合材料按照質量百分數包括30%~65%的石墨烯、15%~35%的石墨、0.04%~4%的導電劑以及15%~42%可溶性高分子聚合物;
所述可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包覆所述石墨烯、石墨和導電劑形成局部有序的納米線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未經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37369.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